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30日报道,2013年,迪士尼中国高管孟德楷与中国某城市签了一项协议,计划投资13亿美元修建“迪士尼文化产业园”。那是孟德楷与中国多个城市签署的几项协议之一。唯一的问题是:他并未获得这样做的授权。今年3月29日,华特迪士尼公司表示,在对孟德楷与地方政府签署迪士尼相关项目的指控进行调查之后,该公司已经与他分道扬镳,但是没有说明他是辞职了还是被解雇了。

报道称,该公司表示,今年2月,中国媒体报道称,孟德楷已与中国的几个城市签署项目协议,迪士尼因此展开调查。当被问及该公司是否会要求刑事调查时,迪士尼的一位发言人称,该公司正在“调查”。《纽约时报》记者无法联系到孟德楷置评。
“这是我听说过的关于欺诈外国公司的事件中最奇怪的一件,”安可顾问公司(APCO Worldwide)大中华区主席麦健陆(James McGregor)说,“我的意思是,它的规模如此之大,而且如此公开,还是这么著名的一个公司。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报道称,孟德楷曾被迪士尼聘为特别项目总监。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企业数据库的搜索结果显示,孟德楷与21家中国公司有联系,他被列为这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执行董事。大部分公司的名字都以迪士尼中文译名的第一个字开头——比如“迪梦”——并包含“美国”二字。香港数据库的搜索结果显示,孟德楷还在那里注册了两家公司。
报道称,迪士尼的那位发言人表示,迪梦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均未获得迪士尼授权,无权代表该公司推广项目或签署协议,并已告知它们“立即停止任何未经授权的活动”。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去年,迪士尼投资55亿美元在上海开设了一个度假区,那是它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个度假区。也许是因为迪士尼在中国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该公司的产品长期以来被仿制和假冒。2015年,中国的一个政府机构以迪士尼为重点开展了一项新的“特别行动”,以清除侵犯其商标的仿制品,包括假冒的白雪公主玩偶和《冰雪奇缘》背包。
新闻链接
宁波郑州合肥等纷纷中招:山东人孟德楷如何玩转“迪士尼”骗局
中国部分城市和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正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真假迪士尼。

没错。华特迪士尼公司近日表示,在对孟德楷与地方政府签署迪士尼相关项目的指控进行调查之后,该公司已经与他分道扬镳,但是没有说明他是辞职了还是被解雇了。
起因是,2017年2月中下旬,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郑州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分解下达2017年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和开工任务的通知》中,总投资30亿元的“华特·迪士尼郑州项目”被列为2017年省重点项目。公开资料显示,“华特·迪士尼郑州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内。
意外的是,消息公开后迪士尼方方面却予以否认。迪士尼官方表示,关于迪士尼公司参与郑州市政府重点项目的投资和建设的相关报道是错误的,迪士尼目前在河南省没有任何建设计划,也没有任何投资项目。2016年,迪士尼投资55亿美元在上海开设了一个度假区,那是它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个度假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真假迪士尼项目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操盘手孟德楷的身份在事发前具有多重身份,让外界对整件事情和他的行为感到十分不解。
美国知名的安可顾问公司大中华区主席麦健陆(James McGregor)说,“它的规模如此之大且如此公开,还是这么著名的一个公司。他(孟德楷)当时是怎么想的?”
孟德楷到底是谁?
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现年43岁的孟德楷出身于山东省济南市,同时拥有香港身份证,其公开身份为“华特迪士尼国际特别项目总监”。
除了迪士尼高管身份之外,孟德楷还担任着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等高管职务,而这些企业大多做着与迪士尼有关的生意,有的则是直接参与到迪士尼项目的投资中。一家名为亿一集团的文化投资公司在山东省多地投资建设的以“迪趣”开头的旅游和商业地产项目背后,也出现了“孟德楷”的名字。
据悉,孟德楷与21家中国公司有联系,他被列为这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执行董事。大部分公司的名字都以迪士尼中文译名的第一个字开头——比如“迪梦”——并包含“美国”二字。香港数据库的搜索结果显示,孟德楷还在那里注册了两家公司。
当然,最让外界关注的还是,他曾以迪士尼高管身份参与到宁波、合肥、郑州等地多个“迪士尼”项目中,部分项目已经“功成身退”。
假迪士尼真邮箱
孟德楷的“迪士尼”生意或许起源于2001年。
2001年3月12日,名为上海灵动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的企业在上海市长宁区汇川路99号2312室注册成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孟德楷。
这家网络公司的官网不但刊登了迪士尼商品、电影、乐园等各类介绍信息,还发布着华特迪士尼的内部招聘信息。当输入华特迪士尼美国官网时,甚至会自动跳转至www.dol.cn的页面。
这也意味着这个“官网”并不算是一个山寨网页,虽然,上海灵动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的股权信息中并未与华特迪士尼或其在中国下属企业有任何交集,但该公司的员工却透露,公司与迪士尼有业务合作关系。
在2005年1月至5月期间,上海灵动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在四川、陕西、广州、北京、沈阳的分公司相继成立。这五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一栏也都显示为“孟德楷”。
这几家分公司又或多或少与迪士尼业务有关,根据上海灵动网络信息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的企业变更事项信息,孟德楷所登记的联络邮箱即为华特迪士尼企业员工内部邮箱,而该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陈英婕所登记的也是华特迪士尼企业员工内部邮箱。
换句话说,孟巧妙地用迪士尼的内部邮箱资源为其行骗所用。
功成身退的首骗
2009年,孟德楷迎来了他真正意义上首骗——浙江宁波“迪士尼”项目。
按照时间关系罗列,2009年12月,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注册成立。这是真迪士尼的公司,而孟德楷就是法定代表人。
但孟德楷暗渡陈仓,2010年1月,他与宁波市鄞州区科技信息园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450万元和2550万元,成立了迪趣动漫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孟德楷拥有该公司49%的股份,后者则拥有51%的股份。孟德楷同时担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
11个月后,股权变动。宁波培罗成集团从宁波市鄞州区科技信息园处获得迪趣动漫网络信息有限公司51%的股份。此后,培罗成集团开始筹建迪趣产业园,并冠冕堂皇地贴上了迪士尼的标签,没有人对此怀疑,且一度被认为是迪士尼在中国内地直接投资项目。
孟德楷此后又玩了一手金蝉脱壳。2011年7月18日,孟德楷所持有的迪趣动漫网络信息有限公司49%的股份转让给宁波培罗成集团法人陆信国。迪趣动漫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由此变更为陆信国。此后,在公开资料中再也找不到孟德楷与宁波的“迪士尼”项目的交集。
可以说,孟德楷的手法极其巧妙。
疯狂复制假迪士尼
在宁波“功成身退”后,孟德楷自信心估计爆棚。他开始游走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欲把他的“迪士尼”模式全国推广。
安徽的“迪士尼”项目就是个典型。根据合肥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11月,已落马的原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曾会见了“迪士尼亚太区特别项目总监”孟德楷一行。
合肥市滨湖新区与一家名为亚太迪趣(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迪士尼”主题文化项目或将落户合肥滨湖新区。当时,孟德楷曾表示,期待迪士尼消费品迪趣文化产业园及国际慢城项目未来能在合肥开花结果。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合肥迪士尼消费品迪趣文化产业园及国际慢城项目拟选址于合肥滨湖新区徽州大道以东,花园大道以南,庐州大道以西,十五里河沿线的独立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200亩,项目总投资86.6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
2014年7月9日,亚太迪趣(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又与巢湖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120亿元,建设占地6000亩的迪士尼孩之宝授权主题消费品工业制造和物流基地。
上述两个项目共计占地面积约7200亩,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同步,孟德楷还在河南郑州、内蒙古包头等地,推进所谓的“迪士尼”项目。
但亚太迪趣(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和股东一栏中并没有出现孟德楷的名字。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经理为康小飞、执行董事为李海宏、监事为张芹。景淳大福(北京)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亚太迪趣(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全资股东。康小飞和高松年为景淳大福(北京)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股东,分别持股99.98%和0.02%,而该企业高管名单中也未查询到孟德楷的名字。
目前,在安徽的这两个项目进展程度不详。不过,根据其他项目的推测,其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如今,东窗事发,孟德楷肯定会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但留下深思的是,如此大规模行骗成功的根源是什么——地方政府对GDP的盲目追求亦是作为全球著名公司迪士尼管理存在巨大漏洞?还是两样都存在?(综合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