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一念无明》金像奖斩获三项大奖 电影中人物有我们的影子

2017-04-12 17:18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香港新导演黄进的电影《一念无明》在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斩获了三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新晋导演奖,以及曾志伟和金燕玲分别获得的最佳男女配角奖。

我在内地公映前就看了这部影片,看完后就有一个感觉,曾志伟和金燕玲基本上锁定了最佳男女配角奖,因为他们演得实在是太好了。

我去过香港多次,对于香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立的高楼和逼仄的空间,事实上,香港电影也基本上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纯粹的商业电影;另一个就是很写实的以描写小人物艰难生存的电影。《一念无明》当然是属于后者。

《一念无明》的拍摄成本只有200万港币,这样小的资金能够请得动曾志伟和余文乐来主演,说明这个剧本是非常吸引人的。再加上导演只有28岁,能够拍成这样,很了不起。

商业电影的基本功能是造梦,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观众在平淡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说是精神鸦片,有点言过其实,但我们都知道,现实的人生不是这样子的。

而像《一念无明》这样的电影,当它呈现在大银幕上之后,就显得残酷和血淋淋。影片开始,曾志伟饰演的父亲就把一把铁锤藏在被子底下,其目的就是用来防范患有躁郁症的儿子(余文乐饰演)犯病。这个细节就很触目惊心。我们平常的所谓“父爱如山”,在这个特殊的情境下,也难免会打了不少折扣。

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庭,母亲一生都在埋怨婚姻中常常抽风,一心盼望有出息的儿子能够从美国回来,却对在床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熟视无睹。余文乐在片中饰演这位患有躁郁症的儿子,但在导演的镜头下,他却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年轻人,他所谓的得病,其实是这个沉重的家庭带给他的结果。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在《一念无明》中,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把生活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但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现实的牢笼。这就像香港逼仄的空间,压抑窒息绝望,但只能忍受着,身边连一个倾诉的人都没有。这才是底层小人物的真实人生。

《一念无明》让我想起了许鞍华导演的前作《桃姐》,但就生活的残酷性而言,《桃姐》是比不上前者的。

李安导演执导的《饮食男女》倒是有点类似于《一念无明》,尤其是吴倩莲在片中饰演的老二,在关键时刻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这一点上有点像。但李安的性格是温和的,《饮食男女》中有无奈,但没有绝望。

像《一念无明》这样的电影不能多看,看多了会对这个世界绝望,这也说明了导演对于生活有了很深的理解,而且态度决绝。

曾志伟平常演的都是喜剧,嘻嘻哈哈就过,是看不出演技的。《一念无明》中就有一场大哭的戏,光是这场戏,基本上就把最佳男配角奖拿到手了,好的戏,一定是有层次感的,观众能从演员的脸上看到很复杂的表情,一个特写就足够了。

金燕玲也足够出色,她演的这个母亲很有典型意义,年轻时拼命做活,对于平庸的婚姻是千百个不满意。等到丈夫厌倦了家庭后,她干脆就在歇斯底里的臆想中过日子。金燕玲这回是豁出去了,演得很自然,所有的表情都写在脸上,让人看不到有刻意表演的痕迹。

《一念无明》的情节很简单,但它的难度在于,要打破商业电影的正邪对立的二元立场,呈现出生活的复杂性。《一念无明》中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缺憾,但他们都不是坏人,他们都曾经对于生活抱有过憧憬和幻想,但随着时间的流淌,他们的梦想破灭了,于是他们抱怨、沉沦、撒泼……

现实的人生不是电影,一个半小时后就会有一个结局。人生是一条不归路,不到生命终点,就必须熬着。《一念无明》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底层小人物的卑微和无奈,也让我们从电影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王金跃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