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整治开墙打洞老店门脸露当年峥嵘 揭秘老牌匾背后辉煌岁月

2017-05-16 11:10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5月16日讯,不久前,位于崇文区永定门外的安乐林路,开始整治开墙打洞。现代风格装修的门脸拆掉后,居民们惊奇地发现,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门脸竟然完整地保存着。“服装辅料商店”、“南城机电设备经营部”、“永外建xxx商店”,那些以红油漆手写的店名已经斑驳。

这家“服装辅料商店”,仍然经营着织带、服装花边等服装辅料产品

这家“服装辅料商店”,仍然经营着织带、服装花边等服装辅料产品

“这块服装辅料商店的牌匾,还是三十年前写的呢,它曾经是北京织带厂的门市部。我在这个店干了一辈子,都没想到还能见到最初的店名。”女店主王瑞阁说。这家店铺至今仍然以出售松紧带、背包带、丝带和各种绳索为主业,“34年没变。”

除了安乐林路边,万寿路的烟台市工业经营总公司北京分公司、西四的汽车坐垫商店等,一批带着计划经济色彩、上世纪80年代装修风格的店铺,都曾短暂地回到人们视野里。

专门出售织带的商店

曾经的“南城机电设备经营部”,如今分成了三家小店分别经营炒货、鲜花、印刷;“永外建xxx商店”,据老居民们说是经营建材的商店,如今是一家饭馆;唯独这家“服装辅料商店”,仍然经营着织带、服装花边等服装辅料产品,只是一部分面积变成了别的商铺。

这家店铺是个约有十米长的门脸房,里面摆着柜台、货架,陈列的商品则是各种颜色、宽度的松紧带、绸带、蕾丝花边、绣花花边、宽窄背包带和麻绳。此外还有一些与裁缝有关的工具,如裁衣尺、顶针。

“因为咱这个商店,当初就是北京织带厂的门市部嘛。”女店主王瑞阁今年65岁了,“织带厂就在马路对面,是咱安乐林路上数得着的大型工厂呢,产品主要就是这些绳带、服装辅料。”

相比百货商场,老织带厂的产品似乎不那么“亲民”,“最多的时候,织带厂1900个工人,规模也是全国数得着的。咱这儿当年生产的松紧带、服装商标,卖到全国各地。”时常有顾客好奇地走进这家店,王瑞阁便要介绍几句老工厂的光荣历史。

老牌匾背后峥嵘岁月

不久前整治开墙打洞的行动中,老店的橱窗和外装修在城管部门管理下进行了修整,木板上挂亚克力的新式牌匾拆掉后,露出了后面的红漆手写老牌匾。

“我也是看到了才想起来,这老牌匾居然还在。”王瑞阁说,“这家店1986年开业的时候,我还是筹备者之一呢。”

王瑞阁20岁时参加工作,先经街道介绍去了东铁营织带厂,至1979年,东铁营织带厂与位于安乐林路边的北京鞋带厂合并,组成了北京织带厂,王瑞阁此时从事财务工作。至1986年社会上兴起办“三产”,工厂里抽调了几个人,开起了这家商店。

“织带厂最主要的客户,是全国各地的百货公司。那时候实行‘统购统销’,厂里的效益很不错。300台机器不停地生产,有些百货公司直接派人,恨不得吃住在我们厂里盯着我们生产。”若是有些服装企业之类的小“关系户”着急进货,厂里还得调拨平时搞科研用的机器一并“上阵”。

产品则以松紧带、背包带以及服装标牌为主,除了各地百货公司、服装厂进货,还有军工厂发来的订单。“各种产品一年的产量是几千万米。”

受市场冲击老厂式微

至上世纪80年代末,效益不错的织带厂还与位于天坛东路北京商标织带厂合并,并改名为北京织带商标厂。用王瑞阁的话说,“是他们并入我们嘛,所以织带两个字,当然要放在前面啦。”

“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受到了很大冲击,因为南方的私人纺织厂兴起。”织带商标厂的业务员常年往外跑,怎奈即便找到客户,也不像统购统销年代一样能稳定收到货款,“一些服装厂欠着我们外债,乃至我们厂还专门组建了一个讨债队。”

而且就织带类产品而言,私人厂家的货物确实便宜,“我做财务最清楚,我们要有大批管理人员,工人们的工资高、上最正规的社保,而私企没有那么多麻烦。我们也想降低生产成本,但即便那样也没法与私企竞争。”

看清楚这一点,老工厂虽然产量缩减,但仍然坚持着保证质量的路线。在门市部里王瑞阁就曾遇到过一件事。某厂本来常年在织带商标厂采购帐篷用的绑带,双方一直合作愉快。但有一天,王瑞阁接到通知,绑带出了质量问题,老化严重导致断裂频发。

经查得知,原来是该厂采购员向上级汇报说是买的是织带商标厂的产品,其实是南方某私企的便宜货,却报账高价吃了回扣。“听说那次人家买了30万米,价钱比我们便宜一半。”

老厂搬走留下门市部

“以前的安乐林路边,有三家大工厂,其一是北冰洋食品厂,其二是北京珐琅厂,其三便是我们织带商标厂。”王瑞阁说。最令工人们羡慕的当属北冰洋,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每到夏天北冰洋门口都有卡车排大队拉汽水,效益可想而知。此外,安乐林路西口处还有果品批发公司,也是个热闹的堵车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工商部门认为织带商标厂的门市部是独立核算单位,不得在名称中带有“织带商标厂”字样。王瑞阁便给门市部改名为“紫微”,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94年,织带商标厂的与众多北京城市内的老工业一样被外迁,先到了分钟寺落脚。至1997年国企改革大潮涌来,织带厂规模逐渐缩小,影响力也衰退了。2006年,已经改制的厂子前往了马驹桥。

2000年,王瑞阁退休了,但她认为自己还能干,“还想奋斗,我事业心还没得到满足。”她向工厂申请独自经营这家门市部。老厂管理人员见王瑞阁有着不错的业务能力,便答应了她的要求。

接着王瑞阁与以前代加工的生意伙伴合作,在顺义办起了自己的厂,沿用了门市部的“紫微”字号,即北京紫微织带厂。一些退休的老工人也被请来帮忙,从14台机器开始,一直干到了现在。

货品已卖到国外

王瑞阁听说,在2016年的1月1日,几经转制、改革、搬迁的织带商标厂,彻底停止了生产。安乐林路边那些个工厂中,只剩下了北京珐琅厂。

王瑞阁一直在门市部里站柜台,如今门市部只剩下两个人,除了她之外,还有她的女儿。她店里出售的货物,一部分来自自己的紫微织带厂,一部分来自代加工厂或是直接进货,“因为纺织生产涉及染色,染色可能造成污染。”即便是郊区的工厂,有些业务也不得不外包。

“您这儿还卖这些东西?”走进店里瞧新鲜的年轻姑娘,对着柜台里的服装花边直纳闷,“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做衣服的手艺啦,这些东西还有人买吗?”

王瑞阁笑呵呵地回答,还有不少年轻人来呢。有爱动手的人买了花边,自己给孩子服装进行再加工,也有人买各种各样的绸带、彩绳回去学习编织装饰品。“勤动手的年轻人,还挺喜欢我这个店呢。”

正聊天,一个业务员气呼呼地走进来抱怨没按时到货。王瑞阁介绍,这个业务员也曾是织带商标厂的工人,如今在他的帮助下,店铺里货物已经卖到了国外。

货源变了,客户变了,但门市部的样子却没变,两只长管灯,一个军绿色的吊扇,“这可都是1986年开业的时候就在咱店里的。”开墙打洞的整治,还让店铺重现了80年代的外观,王瑞阁不禁感慨,“34年啦,我都没离开过这个屋子,它是我的精神支柱。”

如今安乐林路北望坛地区的拆迁工作已经开始,这家店铺也在改造范围内,也许很快就要拆掉了。又一位顾客进来,“来一尺尼龙搭扣……其实我用不着这东西,主要是想问问,您这店也搬走吗?能不能给我留个电话?”

王瑞阁递上名片,“快走啦。我正在找房呢,尽量还把这个店开起来。”转过头来,“我并不缺钱花,但我还是有这份事业心,还能奋斗,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干成什么样儿。织带商标厂都关门了,我不是还在吗?”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硕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