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55岁摄影师拍38年天安门留影 退休前欲寻千张纪念照主人

2017-05-24 07:22 编辑:TF008 来源:北青报

“现在照片不值钱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讲起每张照片背后故事时眉飞色舞的状态还是“出卖”了高师傅对这些照片的热爱。今年55岁的高源在天安门广场拍了38年的纪念照,从最开始的国营照相馆到现在的股份制公司,同一期的“战友”有的辞职有的转行,还坚持在广场上拍照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临近退休,高源心里一直存着一块心病,那就是为1000多张旧照片找到主人。

    千张照片无人领取

最近几天,高师傅很忙。去年9月,他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微博,文中写道:“我是天安门广场的摄影师,从1979年开始就在天安门广场给各地来北京的游客照相。早些年照相并不像现在能立等就取,而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游客,这样就有由于各种原因被退回的照片。希望有在那时候照相的游客与我联系,或到摊位找我认领。”

近日,沉寂数月的消息突然再次被网友挖掘出来,引起了诸多关注。

事实上,高源保留的照片已达几千张,仅今年未被游客领走的照片就有几百张。上世纪80年代,由于在北京洗印彩色照片成本较高,高源所在的国营照相馆只能选择把胶卷送到长春进行洗印。一来一往,游客要拿到照片至少是在一个月以后了。因此,当时都是在拍照的同时请顾客留下地址,等照片洗出来后再寄到家里。但由于部分游客地址书写错误等原因,几年里竟有数百张照片被退回了照相馆。

不过,现在高师傅手里保存的照片主要都拍摄于2000年之后。不同于此前照片因为地址错误不能寄到的原因,2000年后,照片洗印已经很方便,一开始是等2小时可取,到现在8秒就可以打印一张照片。但再快的速度,也赶不上人多。升旗、降旗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来拍纪念照的游人成千上万,洗印时间自然会有所延长。一些跟随旅行团来天安门游玩的游客由于时间限制,常常会等不到照片出来就得走。

就这样,高源手里的照片越来越多。但那些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上个世纪的旧照片都在照相馆搬家的时候销毁了。回忆起当年撕照片的经历,高源的第一反应是“撕得手都疼”,而在手疼背后,是他这些年一直念念不忘的心病,“就觉得是个事儿,觉得挺对不起人家的,没把照片送到人手里。”

    每张照片都有一个独特故事

正是因为这个念头,高源决定,要为这些被自己保留下来的照片找到主人。遗憾的是,从去年9月发布消息至今,仅有一张照片被领走。照片的主人公是河南一名姓李的农民。1985年,李先生带着自己的父亲来北京看病,在天安门前请高源为二人拍了一张照片,可惜迟迟没有收到。如今,李先生自己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去年高源一行人为他送去照片时,老人正在住院。看到从前的照片,老人显得很高兴。

但更多的人已经找不到了。高源自己说:“现在照片不值钱了,很少有人会为一张照片找回来。”不过话虽这么说,高源却依然在想方设法地弥补遗憾。他说,只要有当年没有拿到照片的游客找到自己,自己就会免费给对方拍一次照片。

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高源清楚地知道,天安门的这张纪念照对许多人都意义颇大。

五六岁的时候,高源第一次去了天安门,到了就不肯走,“以为太阳是从天安门升起来的。”长大后虽然已经明白童年的想法幼稚又可笑,但对天安门却始终怀着一份特别的感情。也因此,高源格外重视给客人拍好天安门前的这张纪念照,“有的同志一辈子就来一趟,尤其像以前,能出一趟门真是不容易。”

1979年刚刚参加工作时,要在天安门拍照还需要开具介绍信,所以人一直不多,后来虽然拍照不要介绍信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不了北京。在高源收藏的诸多照片中,有一张显得格外特别。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手里高举着一张人像,在天安门前完成了这次特殊的合影。据高源介绍,这是一张儿子带着已故父亲照片来天安门圆梦的照片。父亲去世前一直想来天安门看看,却始终没有机会,这一次做儿子的终于有了机会,就带了老人的照片一起合影。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高源遇到类似的情况有10次左右,“还照过拿着骨灰盒的,拿着照片的,甚至老人拿着孩子骨灰盒的。岁数越大,感触越深,年轻的时候无所谓,现在岁数大了感触不一样。”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