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封了118处“洞商” 故宫北门外800米老街重归宁静

2017-06-09 14:28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6月9日讯,明清时期的老北京胡同民居,民国风格的古建小楼,故宫北门外一条800多米长的小街上,集中了跨越上百年不同风格的老北京建筑。如今,这条老街上的118处“开墙打洞”已全部封堵完成,23处违建也已经拆除,喧闹的老街变成了宁静的居住空间。未来这条街将会变成什么样?东城区东华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设计稿已经改四遍了。将来,市民从这条街走过,能够体验从清到民国不同的风貌。

800余米小街118处“开墙打洞”

这条街西起故宫北门,经过景山前街,一直贯穿到五四大街。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城建科副科长蔡颖说,可别小看这条800多米长的小街,这里坐落的北大红楼,曾经是当年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但也就在这条街的两侧,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通过“开墙打洞”,建起了一溜店铺。

“最早的一家店铺还是公家开的呢。”蔡颖说,那个年代鼓励创收经营,由于五四大街临近美术馆,因此街头最早的店铺都是与美术馆相关的,比如制作喷绘展板、石章篆刻、字画装裱的美术设计店等,还有服务于周边老百姓的百货店、沙滩毛线店等。2000年左右,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景山前街上“开墙打洞”多起来了。故宫周边不允许停车,五四大街就成了旅游大巴的临时停车港湾。故宫每天的客流量一般有5万到8万人,至少两三万人会流向景山前街的方向,这条路每天堵得水泄不通。看到了商机,咖啡馆、小饭馆、旅游纪念品店、小服装店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从街头冒了出来。“我们照着规划部门提供的房屋原始图纸一对比,800多米长的街上竟然有‘开墙打洞’118处,违建23处。”

民国古建楼顶住进一家三口

封堵“开墙打洞”、拆除违法建设,今年4月,东华门街道启动对这条老街的全面整治。

“庆丰包子铺的招牌看见了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是沙滩澡堂子。”蔡颖说,之后这里曾经变过壁纸城,干过旅馆,现在是庆丰包子铺和其他小商业。顶楼搭出了70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违建,被当作旅馆房间出租。“拆除这处违建的时候别提多费劲了,挖掘机上不去,只能用起重机一点一点把拆下来的砖石运下来。”

景山前街2号院,是一栋至今依然留存完整的民国二层小楼。但不久前,站在故宫角楼旁向北望去,一眼就能看见民国小楼顶上搭起的一层彩钢板违建小房。“面积大约有20多平方米,一家三口人就定居在了楼顶上。”蔡颖说,上周,刚刚对顶楼违建进行了拆除。

老街改造设计稿已改四遍

“初步整治之后,这条街的景观已经明显改善。”蔡颖说,过去店铺云集、商气十足的喧闹老街,如今变成了宁静的居住空间。下一步,还将对封堵后的墙面进行外立面提升,整条街的设施都将进行统一规划,“目前光是设计稿就已经改了四遍了”。

前几天,故宫的资深专家、东城区的相关负责人和市级规划设计部门一起来到了景山前街和五四大街现场调研。故宫方面特别提出,希望景山前街和五四大街的风格能够贴近故宫,与皇城风格统一。比如,地砖是否可以与皇城内地砖的色调和尺寸统一;是否能设计出体现皇城特色的果皮箱等城市家具。

北大红楼西侧的路边,一间间“开墙打洞”的门脸已经全部被红砖封堵住。蔡颖说,打算将来把这里变成橱窗展示墙,里面可以定期布展。

“以后这里将成为时代感过渡很明显的一条老街。”蔡颖说,景山前街主要体现清代北京民居风格,过了沙滩路口,路边的建筑自然过渡到五四大街的民国风格。从西往东走,就能够体验到从清到民国不同的风貌。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楠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