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的“民生温度” 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工程的惠民脚步
崇山峻岭竖立巍巍铁塔,悬崖深涧架起悬索大桥,茫茫戈壁建成光伏电站、千年冻土修筑高原天路……一项项刷新世界纪录的大国工程,不仅代表着经济实力,更传递着民生温度。
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质量”、满足“民生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工程的惠民脚步越来越快,惠民之路越来越宽。
“上天入地”补齐民生短板
去年12月底,国家电网果洛联网工程最后一个变电站带电成功,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班玛、久治三个县彻底告别了“电力孤岛”历史。
传递到高原的光明和温暖,背后付出巨大艰辛。果洛联网工程沿线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中国最后没有通公路的两个乡——西藏墨脱加拉萨乡和甘登乡,今年也将迎来一件大事。受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影响,当地交通设施极度落后,运输只能靠人背畜驮。而今年年底,这两个乡到县城的公路将修通。
为改善北方用水严重短缺状况,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经过五十年规划论证和十余年艰辛建设。从2013年通水至今,累计输水已超过100亿立方米,相当于向北搬运了700个西湖,受益人口超过1亿。
为解决困难群众“住有所居”问题,我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过去8年使8000多万群众告别低矮破旧的棚屋。
加强以“水、电、路、房”为重点的民生建设,大国工程惠及群众的范围越来越广,百姓受益越来越大。
“钻山过海”提高民生质量
打通了衣食住行的“最后一公里”,百姓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大国工程和民生保障也被赋予更多期待和更广内涵。
面对采暖季不时来袭的雾霾,北京市加快实施煤改电工程,去年最繁忙的时候达到2000个作业面,电力导线约2.1万公里,总长度可绕地球半圈……施工量之大,前所未有。截至2016年末,已累计完成58.25万户居民改造,核心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
不光能源更洁净、生活更方便,人们还需要通信更便捷、出行更快速。
在远离内陆1000公里外的南海,中国电信埋下海底光缆,开通了南沙诸岛礁多个4G基站,使周边作业的渔民、驻岛人员和官兵在海上看视频、打电话也能同陆地上一样流畅。截至目前,几大运营商4G信号基本实现了广覆盖。
今年7月,宝兰铁路将开通运营,这意味着坐火车从宝鸡至兰州将从6小时缩减至2小时左右,贯穿东西的徐兰铁路将实现全线贯通。总长401公里的宝兰铁路,隧道长达273公里,软岩地质发生变形、塌方的风险极高,但施工人员最终以高超的技术和智慧确保了工程安全。
“中国交通已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和’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表示,2016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铁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开放创新”托起民生梦想
今年5月22日,深圳盐田港,新开通的中欧班列驶出。它将一路北上,行程近1万公里,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2020年,中欧班列将每年开行5000列左右,“一带一路”沿线的丰富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益开放的大国,激发更多民生期盼;重大工程的“施工图”,正绘成更美民生图景。
这是一张张更加绿色、宜居的民生图景——
全国443个城市提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涉及建设里程约13000公里;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涉及建设面积约10200平方公里……
这是一张张更加便捷、现代化的民生图景——
5G加速研发、信息高速公路加快搭建,将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充电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出行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近600个,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这是一张张加快补短板、增强获得感的民生图景——
2017年,重大水利工程在建投资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十三五”末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任务;“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正在酝酿,将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支撑和示范……
民生温度支撑发展高度。展望未来,重大工程将越来越成为全面小康征程中的新“助力”,不断描绘民生新画卷。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