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消息,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利率从0.75%-1%上调到1%-1.25%。此次为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对于此次加息,美联储解释称,“劳动力市场继续增强,今年经济活动一直温和上升”。

这是2008年以来的第四次加息。与本次政策声明同时公布的美联储预测加息路径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预计到2017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变成1.25%-1.5%,即除了本次以外,还将加息一次,与此前预期持平。
延伸阅读
美联储加息 薅羊毛的套路还管用么?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开启了近10年内的第三次加息。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次加息时间间隔为1年,此次仅仅90天。看来,美国老大哥薅羊毛的心思愈发着急了。
美元和美军,堪称美国掌握世界霸权的两大法宝。多年来,正是倚仗着这两件“宝贝”,美国将世界各种优势资源为己所用。不过这几年,美军表现欠佳,不但没能为山姆大叔占据有利地形不说,还屡屡拖累了美国的整体发展。于是乎,借助于美元发力的冲动,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一直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恢复。在2014年10月份结束量化宽松后,美联储逐步开始缩紧货币政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直至2017年3月完成三次加息。如果将此作为一个周期的话,基本可以认定为,美国快要完成薅羊毛的动作,接下来就等着收割了。
什么是薅羊毛?借用一个广为流传的比喻:当实现量化宽松政策时,美元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扑向全球优质资产。当这些资本蜂拥而至,必然会刺激那些本来经济瘦弱的“羊”快速生长。等到羊养肥了,就要开始剪羊毛了。怎么办?实行缩紧货币政策,让美元升值,引导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出,回到美国。如此这般,美国赚得个盆满钵满,其他国家白忙活一番,还是那只瘦弱的“羊”,甚至衍生一系列的后遗症。

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一直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恢复。
这样的伎俩,美国玩儿的不是一次两次。从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强化美元地位,到将美元和黄金挂钩又脱钩,后来又让美元与能源交易挂钩……借助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多次成功转嫁危机。有人曾统计,过去30年,美联储共5轮较为明确的加息周期,几乎每次都引发了巨大的危机,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89年的日本经济危机,1994年的东南亚危机。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直到今天世界还没完全消化,当然,它自己也还没有完全成功上岸。
这次加息,美国的老套路还管用么?恐怕很难如其所愿了。总体来看,这一次除了像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等外资持有政府债券过高的国家不太淡定外,资本市场表现相对平稳。自去年年末以来,欧元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整体通胀率已达到2%的目标水平,应该很难进一步实施宽松政策。而亚洲这边,大家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关注的是美国能否以最少的钱收割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换言之,中国能接住美国这招吗,我们有应对之策吗?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压力不小。昨天的总理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也提到,我们自己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还点了“金融风险”的名。但我们的财政赤字率没超过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13%,拨备覆盖率176%,而且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充裕的,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有巨大的缓冲余地。在加息问题上,中国是能够经得起持久战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世界已不再是美国一感冒,世界都跟着打喷嚏的时代了。如同美国一样,美元的地位不复当初。或许是看清了美国洗劫世界的套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已经开始考虑“去美元化”,以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哈萨克斯坦开启“去美元化”计划,俄罗斯在遭受欧美经济制裁后也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连法国央行行长都曾公开倡导中欧贸易停止使用美元。至于中国,这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而应对外部金融动荡冲击的防波堤也在越筑越牢。
美国挥舞着大剪刀到处收割,正是源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当然,美联储加息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也不应低估,尤其是短期内的市场波动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如何保持定力,妥善应对。从长远趋势来看,大家都要想着法子甩开美元,美国这张王牌还能有多大战略威慑力?估计“美元崩溃论”也为时不远了!
来源:综合中新网 澎湃新闻 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