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古代北京河道是如何管理的? 效仿古人北京全面推行“河长制”

2017-08-10 09:20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正全面推行的“河长制”,近来引发了人们对提升河湖管理水平的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方案,河长制实施范围包括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425条河道、88座水库和41个湖泊都将设立河长,共设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5920名。其中,五大河流和市管河湖增设12名市级河长,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的永定河河长由北京市常任副市长张工担任。历史上的北京水网密布,河湖众多,古代是如何管理京城河湖的?

作者:户力平


元代设都水监明初设都水司清初都水分司 郭守敬元代曾任都水监:“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闸堰之事”

辽代时,北京已设都水监一职,“掌陂池灌溉,维护河渠,掌舟船及水运,以都水使者为长官。”据《北京水利史》记载,金代设水部,置水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另设都巡河官,“掌巡视河道、修筑堤堰、栽植榆柳、凡河汛之事。”元代设都水监,“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闸堰之事。”都水监下属机构为河道提举司、行都水监等,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即任都水监之职。

明初设都水司,隶属工部,此后将各级水利官员职责明析,其中主管官员为总督河道都御史,下设管河郎中,管河副使。地方为州、县官主薄、典吏带管水利。最基层的是河道巡守护官员, 具体负责某一条或某一段河道的巡视及管护。工部还曾设有都水清吏司,京师的河道、沟渠、闸坝、堤防、水利等均由其负责。

清代基本延续了明代的水利管理体系。清初都水分司主要处理河道事务,还具有收税、协助漕运的职能,另外包括河道的修护事宜,管理闸坝事务,看管水源等。清代还将水利及防洪法规汇集于《大清会典事例》中,包括河防官吏的职责、河兵河夫、经费物料、疏浚、工具等的施工规范。乾隆十七年(1752年)规定京城内外所有河道沟渠事务每年派一名值年河道沟渠大臣,每年二月开冻后至三月底止统一进行疏浚和维修。

尽管古代没有设置过“河长”一职,但近千年来,行政长官担任或兼任“河长”职责的并不鲜见,其中的于成龙和陈琮还堪称优秀“河长”。历史上有两位叫于成龙的名人,一位是清康熙年间担任两江总督、被誉为一代廉吏的于成龙,另一位即是负责浑河疏治、巡察的“河长”于成龙。

明代及清初,永定河称浑河,水患严重,河水平均三年泛滥一次。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月,浑河泛涨,康熙皇帝于二月二十五日命于成龙全权负责治理。
于成龙,奉天府盖平县(今辽宁省盖州市)人。他首先沿浑河实地查勘,反复权衡后,决定在加固石景山、卢沟桥段旧堤的同时,对卢沟桥以下河段进行大规模治理,既筑河堤又浚河床,治水的同时注意治沙,并注重上、中、下游全程治理,改变以往以局部治河的办法,并全方位监督工程进度,严防治河中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仅用了三个月就疏浚河道145里,筑南北堤180余里。据传他除了派手下到工地上督查外,还每十日亲自巡视河道一次。浑河治理后,他奏请将霸州等处开挖的新河命名为“永定河”。康熙皇帝斟酌再三,将整个浑河干流赐名为“永定河”,并题额建碑,“永定河”之名由此诞生。

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置永定河道台衙门,具体负责永定河流域的管理。至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80余年间,有陈琮等46人次出任于永定河“道台”一职。陈琮,今四川南部县玉镇人。他出任永定河道台后,仔细考察了永定河的情况,在掌握了详实资料后,提出了许多治理永定河的具体意见,在乾隆皇帝到天津巡幸途中召见他时,见到他精心绘制的“永定河全图”非常赞赏。陈琮还多方收集古今有关永定河的资料,包括历史上的水患、河道变迁、历代治理情况及经验教训等,编撰成第一部《永定河志》。自任永定河道台后,陈琮为永定河的治理与管护呕心沥血,58岁病逝于任上。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