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92岁老人收藏15年剪报展板 讲述京城变迁想给它们找个好去处

2017-09-02 10:32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9月2日讯,张锡明先生今年92岁了,从2002年开始,张大爷因为街道的活动,与剪报结缘。从那年开始,剪报的习惯保留下来。张大爷做的剪报展板,也曾在多个单位进行过展览。最近这段时间,张大爷说自己身体不太好,搞剪报、搞展览都有些吃力了,身边的这些剪报展板,不知道有没有单位能够接收,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2002年开始,张大爷因为街道的活动,与剪报结缘

昨天记者来到了朝阳区花家地小区。张锡明老人在这里住了不少年了,街坊四邻都知道他,说老人的剪报在社区里做得很出彩,大家都喜欢。见到张大爷时,这位耄耋老人步伐有些颤颤巍巍,气色还是相当不错的。记者一进屋,张大爷精神头挺足,领着记者把他这些年来做的藏报展板浏览了一遍。

这些展板都是利用大约1平方米的硬纸板制成,上面的剪报来自于多个报刊,其中《北京晚报》的文章占了大多数。记者发现,老人做的剪报展板不仅图文并茂,且很有编辑思路,对于同一个事件、话题,老人将相关的消息进行了整合,图片、文字的主次处理,都很得当,甚至一些展板的内容,很有时代性。比如来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剪报展板,火炬传递、争金夺银,看着老人做的展板,真有重温那一振奋时刻的感觉。

张锡明大爷说,自己的文化程度不算高,做这些展板都是一点点自学,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贴剪报是个挺动脑子的活儿,除了要考虑新闻的主次,还得让整个展板的颜色看着舒服,做展板的时候,经常为了一小块剪报应该贴在哪,琢磨到深夜一两点钟。

张锡明大爷是花家地社区的老党员,1987年从朝阳区副食品公司酒仙桥商场退休以后,一直是社区活动的骨干力量。从2002年开始,在街道的“三定三亮十包”活动中,张大爷主动认领了“理论政策报宣传”的任务,并开始以剪报展板的形式,在社区里展开宣传。张大爷记得,最初他做得都是小展板,在楼道里展出,没想到反响特别好,有时甚至会有居民提出,能不能到他们所在的单位、学校进行展出呢?

到2005年,张大爷的剪报事迹就挺有名气了。他拿着街道组织部开的证明信,用小三轮车拉上自己做的大号展板,让剪报宣传走出了社区。“我当时去的第一个单位,是酒仙桥消防队,消防官兵都非常喜欢我做的展板!”张大爷边说,边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每一次对外展出,这本子上都有记录。部队、学校、机关,这些年张大爷走过了太多的地方,直到去年,张大爷仍能骑得动自己那辆三轮车呢。

今年,张锡明大爷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了,制作新的展板、对外展览,这些事对老人来说很吃力了。在老人家里,之前做好的大约300块展板他仍爱如珍宝,张锡明大爷说,他知道每一篇报道对于记者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作为读者,他也非常珍惜这些内容,通过展板的整合,希望能把这些时代的记忆保留下来。在自己无法再进行对外展览的情况下,他不想让这些珍贵的剪报展板又变回了旧报纸的一部分,毕竟这也是读者的一份心血。他希望能找到需要这些展板的单位,让剪报展板继续发光。 

这事给您办了

马连道中里二区

地下室住人问题解决了

“小区的地下室常年出租住人,种种隐患太让人担心了。”昨天记者接到西城区马连道中里二区6号楼居民的反映后,便赶往小区了解情况,呈现在眼前的,却并非地下室出租乱象。除6号楼地下室外,整个小区的地下空间都已经清空了。原来居民们的担心,源自于6号楼地下室内尚未清理的物品,对此该楼地下室承租方表态,绝不会再将地下室用作租房使用,请居民们放心。

“从上世纪80年代,我们楼的地下室就开始住人了。”马连道中里二区6号楼居民反映说,楼里的地下室实际是半地下结构,从半露的窗户里,经常能看到地下室的租客开火做饭,乱拉电线,这些问题一直让楼里的居民忧虑,这样的安全隐患,大家说了好多年。地下室的入口和楼里居民进楼的门不是一处,地下室里究竟还有哪些问题,很少有居民能进去看看,大家心里就更没底了。

带着居民们的疑虑,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马连道中里二区。6号楼的一个侧门上,仍贴着“有房出租”的招牌,楼里居民指认,这扇侧门便是地下室的入口。正是晚高峰,记者观察许久,不见地下室入口有租客进出,透过半地下的窗户,记者看到,地下室里的确还有床铺、被褥等杂物,只是所有屋里都黑着灯,没见人影。

楼内地下室承包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楼里地下室的产权单位是小区的物业,不只6号楼,以前很多楼的地下室都是承包进行对外出租使用。以6号楼为例,地下室大约400平方米,最多的时候能住上四五十人。今年7月,街道办事处对小区的地下室住人问题进行了整治,几乎所有地下室的物品都清空了。“我这可能因为东西还没搬利索,人家才以为我还在出租吧,上头有要求,我肯定不会再出租住人了,将来有可能开个复印店,也可能改成仓库,具体还没想好。”

对于这位负责人所说的种种情况,记者进行了一一核实。在马连道中里二区,记者走访了多栋与6号楼格局相同的塔楼,并看到各楼地下室都已经场干地净,一些地下室仍留有隔断墙拆除的痕迹。

随后记者从广外街道办事处了解到,前段时间,街道对马连道中里一区、二区、三区、红莲中里16号及马连道路甲18号院共计12处、400余间7000余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进行了清理工作。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地下空间用途原本为设备层、自行车库等,承租人擅自使用并用于散租住人,存在私拉电线、消防设施不齐全等安全隐患。除了整治地下室散租住人问题外,地下小旅馆的清理工作也同步启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