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讯,与入冬转寒的商品房市场不同,北京的写字楼市场依然春天般温暖。

写字楼 周长强摄
多家房地产顾问机构近日陆续发布的第三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报告显示,受第三产业稳中向好态势推动,北京全市及五大核心商圈写字楼市场需求提升,租金继续温和上涨。同时,联合办公、郊区化办公等办公新业态正在重塑北京的写字楼市场格局。
第一太平戴维斯报告称,北京市甲级写字楼总存量保持在967.1万平方米,整体空置率环比下降1.0%至5.5%。戴德梁行统计显示,北京全市有效净租金按建筑面积计算达每月每平方米391.3元,同比上涨2.6%。非核心商圈的写字楼供应增加,预计第四季度有58.9万平方米投放市场,将会给北京边缘商业圈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核心商圈写字楼租金未来以“平稳”为主
据了解,国际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近日续租位于金融街丰融国际大厦约0.34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几乎同时,另一家知名IT公司中兴通讯则签约了亚奥商圈的外运大厦,签约面积约1.59万平方米。
这两家公司是北京核心商业圈公司的缩影,以金融和高科技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在北京聚集,并逐步形成了金融街、CBD、燕莎、中关村、东二环、亚奥、望京-酒仙桥等北京核心商圈。其中前五个因为写字楼存量面积均超过100万平方米,习惯上被称为北京五大核心商圈,近年来亚奥、望京-酒仙桥商圈的供应面积也在增大,亚奥商圈写字楼的平均租金已经超过中关村。
戴德梁行北中国区写字楼-企业服务部高级董事严区海对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核心区的写字楼租金以“平稳”为主。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的写字楼供应量逐年释放,相对比较平均;另一方面则是北京金融、高科技等公司持续扩张。
此外,9月末,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二环内禁止新增建设用地,四环内严控新增建设用地”,长期来看,严区海认为,中心城区的供应受限将支撑核心圈物业价值持续坚挺。
商场酒店“变身”写字楼打造联合办公空间成趋势
记者近日在北京动物园南门附近发现,昔日热闹的天皓成服装商品批发市场已经不见踪影,整座大楼外表崭新,“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的牌子高高挂起,内部装修已经完成,在一楼大厅还能闻到一阵阵石灰、油漆的味道。
记者走进物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改造过程并询问,需要写字楼还是孵化器的工位。原来从商场改成写字楼的过程中,大楼的结构没有变化,清除原来市场内的经营场所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翻修。
地上楼层装修成大面积连片的办公空间,地下一层则改造成联合办公空间,提供工位出租服务,并且入驻公司享受中关村孵化器的政策。变成商务楼宇后,中心主要引入金融互联网、高新科技、文创设计等多产业。
天皓成的华丽变身并不是个案。中关村商业圈里的鼎好大厦、e世界等电子市场也在逐步改造成办公空间。此外,部分酒店变身写字楼也正在进行。三里屯地区,盈科中心的公寓部分试水改造成写字楼,并成功运营;今年4月,菜市口地区的五星级开元名都大酒店改造完成,更名“中融信托大厦”并对外招租,提供从850平方米到9000平方米不等的精装大开间。
严区海表示,“商改办”“酒改办”趋势持续走俏。一方面是由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几个大型的批发市场陆续搬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商场和酒店而言,写字楼在运营成本、租金回报等方面都略胜一筹。
随着中融信托大厦、盈科中心的改造成功,严区海认为,未来几年,在酒店业和传统百货业表现低迷的背景下,核心区老旧商业项目的改造将更加受投资者关注。
郊区化办公带动写字楼向边缘商业圈聚集
滴滴出行近日在北京北五环外的上地地区文思海辉大厦扩租了1.44万平方米。在文思海辉大厦附近,扎堆聚集着腾讯北京总部大楼、新浪总部大厦、网易大厦、百度科技园、汉王大厦等知名IT企业的写字楼。
上地地区与北京东南五环外的亦庄开发区形成了北京中心城区之外两大写字楼集中区。戴德梁行统计显示,预计四季度将有58.9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投放市场 ,且均位于非核心商圈。
严区海认为,北京的地铁线不断加快开通步伐,有力提高了非核心区的可达性,同时产业聚集,这些共同作用让郊区化办公成为趋势,多中心也符合北京的规划。四季度,北京有望新开通3条地铁线,分别为S1线、燕房线和西郊线。这三条地铁线的开通将分别带动门头沟、房山和海淀西北部等非核心区的发展。
由于核心商圈租金的高居不下,企业将搬迁和新签约地点锁定在交通便利的新兴商圈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对于租金较为敏感、体量较大及有扩张需求的企业租户。□记者 张超 北京报道
(原标题:北京写字楼市场格局重塑)
延伸阅读
传统商场变身写字楼 电商冲击或引发“商改写”热潮
2017年9月20日讯,“6.18”、“8.18”电商节后,你有多久没有去逛购物中心了?你知道它们可能已经不是商场了吗?电商对于实体购物的冲击,正影响着一些传统商场的租金收益。为了谋求新的发展出路,京城不少传统商场纷纷改写为写字楼。业内专家预测,“商改写”或将成为一股热潮。

盈科中心
太阳宫百盛没了 信托广场来了
“哎呀,旁边的百盛竟然没了,看来是要改做别的了。”傍晚,到爱琴海购物中心吃饭的刘小姐,从广场前看见隔壁的一片围挡,才知道原来的太阳宫百盛店已经没了。“我来北三环购物较少,来过的几次中,确实也只去过百盛里的超市一次,毕竟两家挨这么近,爱琴海至少是个更大点的购物中心。”
一家是购物中心,一家是传统商场,就像刘小姐一样,更多的消费者在“二选一”的选择题中,将答案投给了购物中心。2016年10月31日,由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百盛终止了北京太阳宫店的经营,并出售了太阳宫店的产权。
周一下午三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的百盛字样已经全部被撤掉,整栋建筑包围在一片绿色围挡之中,偶尔响起的机械声,表明建筑内部正在进行施工。百盛改造计划的参与方之一告诉记者,百盛太阳宫店已经正式确定改建为写字楼项目,名为北京中融信托广场,地上7层、地下3层,每层平面面积约6000平方米,预计最快可于今年10月份亮相。改造为写字楼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利用原有特殊结构,设计并打造了贯通南北的采光中庭,也将项目由南至北切割为A、B两区,可分可合。“至少,在周围这一片区域中,多是酒店和商场,少有一个纯粹的写字楼项目。”
中粮广场的共享办公空间开了

中粮广场
“买洋到中粮”。如果是喜欢家居的人们,一定还记得多年前流行的这么一句话。作为长安街边的建筑群,毗邻北京站的中粮广场一度是进口家居品牌的标杆,集合了众多知名的进口家居品牌。资料显示,在2006年前后,C座的中粮广场购物中心拥有国际顶级家具品牌20多个,占据家具总品牌的50%,是名副其实的高档品牌品牌荟萃之地。
然而,2007年后,随着各个品牌家居卖场的兴起,中粮广场购物中心渐渐变得无人问津,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的心目中,购物再也没有人去中粮。“我们单位就在旁边,可这么多年了,我从来不知道中粮广场里还有购物中心。”办公族小邓告诉记者,从东方新天地到王府井步行街上的各大百货公司,这一片有太多的购物场所,外观略显陈旧的中粮广场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我只知道那里是个办公场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中粮广场,正门口的建筑外立面上,就挂着一个“COFCO FANTASY”共享办公空间的招牌。“这是我们最近新开的办公空间,就在广场C座,从A座可直接穿过去。”门口的安保人员主动向记者指路。和A座大堂设有封闭的闸机和电梯不同,走到C座,开放的采光中庭空间立即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记者在现场看到,地下一层到地下三层的空间,围绕着采光中庭设置成了环形的共享办公工位,仅仅在地上1层配有几家简餐餐厅和咖啡厅。
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享办公空间近期刚开业,分为蜂巢办公、胡同办公和庭院办公三种模式,目前蜂巢办公和胡同办公正在对外招租,租金是每个工位每月2400元。“6人间的办公工位租得还挺不错的,只剩下一间了。”
太平洋百货已成写字楼
相较于太阳宫百盛和中粮广场,今年年初就已经重新开放的盈科中心似乎更被人所熟悉。曾在香港富商李泽楷旗下的盈科中心,位处三里屯商圈,原本是一个包括住宅、两座甲级写字楼和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综合体。然而,自从2011年10月底太平洋百货宣布撤出盈科中心后,购物中心部分就一直处于空置状态,前后空了整整五年。2016年,新接手的产权方决定对购物中心进行改造。
周一下午,记者来到盈科中心。从正门看,这里还是商场惯常的五层建筑形态,正门口西边是英菲尼迪的展示中心,东边是安利的体验馆。走到建筑内部,记者看到,盈科中心已经摒弃了传统商场的格子式格局,通过中庭、玻璃幕墙和挑高的空间来营造写字楼所想要表现的档次感。从电梯口的指示牌上看到,一到三楼已经成为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办公地,一楼电梯口边同时开了两家售卖咖啡、简餐的餐饮店,不过,工作日下午4点的时间段,进出盈科中心的人很少,记者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安利体验馆内几乎没有前来体验的消费者。
经营下滑倒逼“商改写”
好好的商场不做,为何要耗费精力改造成写字楼?戴德梁行北中国区写字楼企业服务部高级董事严区海告诉记者,近两年传统商场纷纷改造为写字楼的主要原因还是和电商剧烈冲击下实体店经营下滑脱不开关系。“商场人流量少,商户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而商户收入的减少又会造成来商场整体租金的下降。”严区海谈到,近几年北京的商业地产租金增长缓慢,相反的,从2011年开始,北京的写字楼租金就持续上升,至今已经实现了连续7年的增长,市场平均租金水平相比6年前也翻了一番。
根据戴德梁行的报告,截止到2017年第二季度,全市甲级写字楼的有效净租金按建筑面积计算达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392.1元,环比上调1.0%。五大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有效净租金按建筑面积计算达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 415.4元,环比上调1.2%。
同时,另一个方面,写字楼的空置率水平也一直处于很低的状况,特别是甲级写字楼,整体表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仲量联行北京研究部数据显示,北京甲级办公楼空置率多年保持低于5%的水平,使得北京成为最供不应求的办公楼市场之一。
“当然,写字楼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商场改造成写字楼后并不意味着产权方可以一劳永逸,但是,考虑到北京核心区的商场供应量已经不小,这些商场或购物中心不改成写字楼,就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
“商改写”或将成为一种新潮流
“至少在我看来,‘商改写’是有机会的,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一种趋势。”严区海告诉记者,相较于商场,写字楼在运营方面对于技术的要求要略低,但租金收入却更高更稳定。根据研究,至少从租金水平上看,购物中心改造成写字楼后,平均租金能增加30%到40%。“同样是生意,运营写字楼既不是很麻烦,回报又更稳定,何乐不为。”
值得注意的是,“商改写”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严区海分析,从政策层面看,二者虽均为商业用地,同为40年产权,但若此前拿地性质不含办公用途,则商场不可改为写字楼。此外,商业的平面设计绝大部分不适合写字楼使用,因此在“商改写”时需要优化平面设计以满足写字楼用户的使用要求。写字楼对于自然采光有较高要求,因此“商改写”需要提供一整套全新的自然采光方案。“概况来说,前期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后期需要在软件服务上跟得上,‘商改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