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超凡魔术师》“魔唤师”被指言辞犀利 陈智玲:我说的都是实话

2017-11-03 10:49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3日讯,魔术竞技节目《超凡魔术师》自开播以来,凭借技艺高超的魔术手法、美轮美奂的舞美展现以及精彩专业的点评,一路收获好评。

《超凡魔术师》魔唤师陈智玲

舞台上被誉为“魔术皇后”的陈智玲观众并不熟悉,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她是中国魔术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关键人物,也是第一位在美国最大的魔术协会拿到金奖的中国人。接受采访时,陈智玲指出中国魔术师手法很好,但缺少创新,“中西结合”的魔术元素才会令人眼前一亮。

她是魔术界的权威存在

作为一档魔术竞技类节目,专业魔术师的点评是必不可少的。陈智玲被称为魔术界的“First Lady”,早在1997年,她就获得了世界魔术联盟手法类冠军,是第一位获得世界上最具权威奖项的女魔术师,成为魔术界的权威存在。节目中设置了五位为选手点评的“魔唤师”,除陈智玲外,其余四位都算是来看热闹的外行,因此,陈智玲的点评总显得比较直接,语出犀利。接受采访时,陈智玲表示,“也许我讲话可能就是没有那么好听,但是我讲的都是实话。江苏卫视作为电视平台,所选择的五位魔唤师也是有各种搭配,像冰冰,她比较柔软一点,因此她会从表演上,从感性上面去分析,而在魔术方面,《超凡魔术师》一定也得有专业的评判。”

在节目上,《最强大脑》中唱主角的科学教授魏坤琳以科学思路发表“点到为止”的原理解密,以及对魔术手法的质疑,陈智玲与其产生了一些争执。相比魏教授的“科学找茬”,身为魔术师的陈智玲对选手更多的是一种包容,她评价选手们虽然非常年轻,但魔术基本功都相当不错,“我们找回来的演员,都是有代表性的,给人感觉眼前一亮。因为我们有电视这个平台,所以我们的演员,经过我们整个舞台的渲染,电视的宣传,每个魔术师出来都有一定的亮点。”陈智玲认为,一直以来中国选手的魔术手法非常好,但由于缺乏原创,在一些国际性魔术比赛中处于劣势。此次江苏卫视将年轻有为的魔术师召集起来,邀请很多外国的顾问,搭配中国元素,形成“中西结合”的综合魔术。“把小型的竞技魔术,搬到舞台上变大了,让那些小型魔术师,也去变大型的道具,打破中国魔术师的现有格局。”

“创意”制约中国魔术师

中国是魔术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年,便有了“连环”的记录,被称作“中国环”;公元前108年,有外来使者到中国表演魔术;隋唐时期,中国魔术和日本、印度等地的魔术交流越来越多;到了清末民国初年,更是出现了中外魔术大交流的时代,中国现代魔术逐渐形成。然而,长期以来,中国魔术更多局限于“手艺活”,只是民间人士的玩耍方式,并没有将之系统化,中国魔术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是1993年,而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便是陈智玲。

1992年,陈智玲在IBM,即美国最大的魔术协会“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Magicians”,作为第一个中国人在该协会上拿到金奖。次年,她正式与中国杂技魔术家协会一起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参加IBM,成立了中国魔术峰会。随着中国魔术与西方魔术的频繁交流,中国魔术师认真研习西方魔术手法,在此基础上,弥补原先魔术手法的不足。但陈智玲指出中国魔术现存的一个问题:缺少创意。“我们没有创意,很多东西都是从外来以后,就全部搬过来了,你没有创意的话,你就是抄袭人家,在一些国际赛事上,你几乎就没有名次。”她以第十届上海国际魔术节为例,纵观中国魔术师的表现,依旧存在“创意不足”这一缺陷,导致魔术还停留于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未能真正的走出国门。因此,陈智玲对《超凡魔术师》节目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可以通过电视比赛聚焦魔术,继而创造新局面。

魔术界凭手法不分男女

众所周知,魔术是男人的“战场”,但陈智玲却表示性别之差不是大问题,她从未将自己看作是“女魔术师”,更多的是凭手法与大家公平竞争,“因为我去比赛,不是跟女的比赛,我是跟所有魔术师比赛,如果我真正手法好,大家都是承认的。”陈智玲的干练短发与简明直接的点评风格都成了节目话题。

言及于此,陈智玲笑言并非可以男性化,只因自己是湖南人,性格比较利落,做事也比较爽快,所以偏爱短发。她说:“我们中国女孩都那么漂亮,每一个都是长头发,特别是直发,十个里边有九个半是直发,我要是再留个直发的话,就没有特点了。因为我的短发,才跟人家区别开来。”她回忆起在1997年德国世界魔术联盟大会(FISM)获得冠军后,第二天有20多位外国女魔术师就将头发剪得跟自己一样短,而且指甲也涂的一样的蓝色,实实在在成了一次“爆款”,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金力维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