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讯,5日上午七点多钟,城西小学一年级三班班主任崔金华像往常一样到班级里清点学生人数,发现石墨妍的座位是空着的。开课十多分钟后,也没见墨妍来,崔金华便赶紧给她的父母打电话。然而父母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这让崔老师感觉有些不对劲,立即将情况反映给学校领导,查询学生家的住址。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据了解,小墨妍的父母从河南来即墨打工,租住在通济街道王家院村,但具体在哪一户,学校并不清楚。随后,学校碾转找到小墨妍父母的工友,才知道,当天小墨妍的父母也没有上班。这种反常情况引起校方警觉,赶紧组织人到现场查访。
崔金华和同事终于找到小墨妍家,可是任凭他们怎么敲门,屋里就是没有一点动静。最终,她们只好翻墙进去,一进屋,都吓坏了。屋里煤烟味特别重,三个人都躺在床上没有知觉。
老师们赶紧将已经不省人事的一家三口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小墨妍和父母最终脱离危险。墨妍妈妈告诉记者,出事前一晚,她担心孩子冷,就生起了炉子,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
根据以往案例,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煤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有毒气体扩散不及时、被人体吸入。在家中生炉子时一定要让炭燃烧完全,保持烟道畅通。其他比如吃炭火锅不注意通风、开着空调在车里睡觉等等,也容易造成隐患。
相关链接:煤气中毒高发,冬季煤炉取暖如何安全用?

程宁 摄 北晚新视觉网供图
11月27日14时50分,青岛市莱西市水集街道姜家泊村一村民家中因使用煤炉取暖导致煤气中毒,造成3人死亡。为防范此类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荣成市中医院加大宣传煤气中毒防范、自救等相关知识,同时将提高煤气中毒的救治能力与水平,望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相应的安全防范和自救知识,确保过一个安全祥和温暖的冬季。
一、什么是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医学上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比空气轻的剧毒气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5%时,就可使人中毒,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在血液中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二、煤气中毒后的症状表现
1、轻度中毒:感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全身乏力,这时如能觉察到是煤气中毒,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尚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如能及时识别,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痴呆、瘫痪,丧失工作、生活能力。
三、救治方法
自救:一些轻微中毒的病人,可以设法自救。当感到自己中毒时,应尽快打开门窗,吸入新鲜空气,并尽快脱离中毒环境。
急救:进入室内后,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清新空气中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则需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四、急救误区
误区一、冻一下会醒
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冬季,一些人中毒后,被救护的人放在室外,他们认为冷一冷、通通风就可以使中毒者苏醒。其实,寒冷刺激不仅会使中毒者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
误区二、炉边放盆清水
有些人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透气良好。
五、室内取暖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应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
2、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
3、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4、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柴油、汽油等助燃;
5、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渣要倒在安全地方;
6、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
7、烟筒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通讯员宋晓方)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海外网 山东卫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