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四周年特别报道创新卷:科技成果引发全球关注
点题: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
旷视科技与蚂蚁金服联合研发的刷脸支付在杭州KFC PRO实现全球首次商用落地。
数据
创新平台
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科技型企业50万家。累计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近400家,占全国三分之一。
创新动能
2017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77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协同创新
2017年1至11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77.3%流向其他省区市和出口,比2016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中关村企业在京外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2万家。
产业优化
2017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2.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个和7个百分点。
创新加快
2017年1至11月,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421.5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中关村表现活跃,中关村示范区研发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7.5%,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增长20.4%,快于总收入6.2个百分点。
质量提高
2017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53.8亿元,同比增长28.9%,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7万元/人,比同期提高3.2万元/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日增200余家科技企业 量子研究院引全球关注
2017年,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方面迈出稳健第一步。前9个月,全市新设科技服务业机构7万余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新设200余家科技服务业企业,科技服务业机构总数达到67万余家,相比2007年增长2倍多。
一批重量级原创成果在京诞生。去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突破传统分类的新型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这是继“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之后,中国科学家在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该项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人工合成了酿酒酵母12号染色体,有助于生命设计和再造。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率先研制成功5纳米碳基光电集成电路,性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中关村创新企业寒武纪成功研制出的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已经应用在华为手机上。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京成立。去年12月24日成立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正在筹建中的北京脑科学中心和类脑研究中心,通过全球招聘遴选中心主任,全球的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的科学家纷纷响应。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和石墨烯研究院成立。这些研发机构是北京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中关村示范区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离不开企业积极主动的创新投入和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竞争力。2017年1至11月,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48.3亿元,同比增长17.6%;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66465件,同比增长11.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9512件,同比增长12.7%。截至11月底,示范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8711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3.7%。
“村里”企业虎踞龙盘 “刷脸”物联都站前沿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再次交出靓丽答卷,“村里”企业在人脸识别、物联网芯片等热门领域纷纷站到世界技术前沿。
物联网技术公司升哲科技自主研发出了全球最小双通道 LPWAN 芯片——α芯片。升哲科技首席技术官赵东炜表示,该芯片仅1平方厘米大小,用纽扣电池即可驱动,却可实现3到10公里范围内的通信。“自主芯片的研发成功使行业的使用成本直线下降,不少国际巨头主动表示愿意降价五分之一来重新争取中国市场。”
“近几年,我们切身感受到整个创新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赵东炜表示,“芯片的核心技术由我们实现,但没有活跃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团队,我们可能很难达成目标计划,或需要投入更多无谓的精力。”“最大的感触是中关村管委会在尽最大努力来理解创业公司,很平等地跟大家交流,不止一次问我们:‘你需要什么?’‘我能帮你做什么?’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政府愿意和我们肩并肩,共同面对创业挑战,特别难得。”
身处人脸识别技术世界前列的旷视科技,也有同样的感受。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造就了一批优秀人工智能企业,这确保了旷视科技在一条优秀的产业链上专注研发,在自己专长的领域不断追赶世界技术潮流。
旷视科技拥有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视频智能分析与模式识别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同时还拥有国内外在申及授权专利超过600件。成立六年时间,旷视在各项国际人工智能(AI)顶级竞赛中揽获了15项世界技术评测第一,不断刷新着中国AI技术的崭新高度。
旷视科技公司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表示,通过旷视的刷脸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转账或贷款;人脸识别远程身份认证,有助于保障司机和乘客的乘车安全;人脸识别解锁,可把手机瞬间唤醒……“旷视科技已经把人脸识别技术带进了大众生活,并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品秋 袁璐 殷呈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