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90后春节被掏空:过年花销中给亲人长辈准备红包占比最大

2018-02-26 17:02 编辑:TF008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家乡在广东潮州的season今年从广州返乡过年。season是一名程序员,每月工资约10000元,“回家一趟得花13000元左右,直接破产”。season的春节账单里,往返交通费、朋友聚餐费和个人消费仅占10%,其余12000元是为父母、侄子侄女、亲人长辈准备的过年红包。

“倒不会因为过年花很多钱而心疼,都是亲人”,season觉得春节红包开销既值得,也不可避免,攒钱的重任应该落在平时的工作中,“比如工作之余考虑做做外包项目,不必要的开支尽量减少,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家乡在江西铜鼓的小颖,春节消费账单的重头戏也是父母的红包。小颖2016年从武汉某高校毕业后,去年初入职深圳某家旅游公司从事宣传推广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工作至今有一年半,攒下了20000元。

今年过年回家,除了往返高铁交通费977元,水果零食年货置办100元,小颖还为父母准备了5000元红包,这次回家花去了一个月的工资。

“我需要花费的地方不多,给爹妈发红包肯定是应该的,他们倒是觉得我给多了怕我不够用”,小颖目前独自租房,日常生活简单,平时开支不大,“对女生的消费没有兴趣,不怎么买衣服,不会化妆,空闲时间都在打游戏看动漫或者看球”。

小颖家里开的滑雪场,春节只休息了三天,小颖爸爸每天还要上山顶滑雪场陪员工,小颖工作繁忙,过年回家只呆了三天,离家工作后,每年春节过得匆匆。

自己身边也有同事因回家开销不小而“恐归”,“一位河南同事回去要发红包,今年选择和男朋友出去旅游”。

“攒钱压力暂时没有,没想过定居,觉得一辈子租房都挺好”,小颖笑言自己看得比较开,“保险反正都买好了,要是哪天生了重病,有钱就治,没钱就随缘吧”。

“全国压岁钱地图”:广东只讲“意头”不比钱

岁末年初,“全国压岁钱地图”网上流传火热。地图显示,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被网友们调侃为“遭小孩嫌弃,被大人追捧”。在这个富裕、“红包”年俗流行久广的地区,老广东人“派利是”至今坚守着“不近人情”的传统:只讲“意头”,不比金钱,多少随意,心到即可。

派红包是中国流传已久的春节年俗,但近几年一些地区的攀比风日盛,一些人称之为“春劫”。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红包却没有展现出相应的“经济实力”,最流行的是5元、10元不等,20元以上的甚为少见。许多退休或无收入的长者,“利是”包里只有两张一元钱,照样高高兴兴地派、换来晚辈一声“健康长寿”的祝福。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开来认为,不以红包谋钱,不以红包谋事是广东红包的初心。红包含有社会和文化两层意义,社会意义涵盖经济价值和人情交往,文化内涵包括祝福等象征意义,在广东地区文化内涵大于社会意义。广州人梁奕铭每年准备100个红包,发给亲友、邻里、同事,“每个就5元,总共就500元,大家都图个大吉大利,没人计较谁的红包多、红包大。”

在广东部分地区,甚至还有红包“剪一角”的习俗,剪下一角就代表已经收到祝福,红包原原本本退回:还有开年“扫楼”的传统,第一个复工日未结婚的同事要向已经成家的同事讨“利是”,单身的人们成群结队逐层而上,热热闹闹地给每个办公室拜年。

故事

过个年,孩子轻松成万元户

不少80后父母半开玩笑地留言,孩子在压岁钱这事上简直是奋起捍卫自己的利益。此外,也有父母比较“较真”,称亲戚朋友给自己孩子的压岁钱应该归父母所有,毕竟父母也是给了别人家孩子压岁钱的。

张先生和妻子的老家都在台州,今年春节,带着5周岁出头的孩子回老家过年。

小张这一回去,可以说是压岁钱收到手软。小家伙虽然对数字还没有多少概念,也不会10以上的计算,却也洋洋自得——“发财了,能买很多盒乐高了!”

张先生帮着理了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的是大头,合计给了一万多元。大伯、姨婆、舅公、表姨、表舅等,春节期间见过的都给了红包。加起来,一共收了2万多元压岁钱。”

往年春节,小张收了红包,马上就被妈妈笑眯眯地“收缴”了,美名其曰“先帮你保管”。年过完了,小张也早忘记红包这事了。

张先生说:“今年小家伙学精了,说不用爸妈帮忙保管,收的红包全放自己背包里。”

正月初六晚上回到宁波,小张仍然拼命把红包抱在胸前,坚决不肯“充公”。而且,还摆出了“秋后算账”的架势——前几年的压岁钱,一共有多少,都去哪里了?张先生和妻子哪想得起压岁钱的具体数字和去向。

最后,小张和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往年的糊涂账一笔勾销。这回的压岁钱中,500块由小张平时支配,剩下的以他个人名义在银行开户存起来。

张先生开玩笑说:“儿子进账了2万多元,可我的支出也不小啊。亲戚之间的人情,有来有往嘛,别人给我小孩,我也要给人家小孩的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压岁钱也是一路看涨。记者了解了下身边的人,发现小朋友们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少则两千多元,多则数万元。对孩子们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数目。

变化

红包袋没派上用场,小朋友主动出击“微信红包”

“现在的小孩在钱这事上比我们小时候精明多了,甚至不要现金红包,要改成微信红包了。”海曙瑞祥物业的工作人员吴女士哭笑不得地说,“每年春节都会给表兄妹家读小学的几个小孩每人500元左右的压岁钱,今年也和往年一样早早包好了。可是,拜年时,孩子们却说,还是微信上发吧。原来,现金红包会被父母监控到,微信上的红包却可以自己私藏。”

在宁波一家媒体单位工作的王女士也深有同感——压岁钱的形式变了。“工作后,每年都要准备红包袋,给家里小辈发压岁钱。今年,红包袋几乎都没用上,孩子们都主动要微信红包了。”

“变化挺大的,我们小时候,长辈给红包,肯定往外推,不肯收。现在的小孩,大大方方,甚至主动出击。”王女士说,从大年三十晚上起,夫家和婆家两个大家庭的微信群里就热闹起来了——小孩子们语音刷屏“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80后小时候大多上缴,00后要求自主权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件事。以父母为80后的小家庭为例,父母小时候的压岁钱,基本都是全数上缴,拿来做家用,再无消息。而家中的00后甚至10后的孩子,在压岁钱这事上格外要求主权。大概5、6岁起,就不满于“由妈妈先保管,长大了再给你”,而是希望自己有支配权。

“小屁孩”们最后怎么在压岁钱上取得支配权呢?采访中,一些父母说,最后的方案是: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给孩子,用来买玩具、学习用品、服装。剩下的大部分则是以孩子的名义开户单独存起来,或者是购买理财产品、教育类保险等。

说法

律师:所有权归孩子,父母有保管职责

说起压岁钱的归属问题,大人小孩也都各有主张。

和小张一样,大多数小朋友振振有词:“明明是给我的红包,当然就是我的呀。”

大人们则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大人不给出去,别人怎么会给你呢,小朋友充其量只是个中转站。况且,这么大笔钱,小朋友拿着风险太大。

昨天,记者也专门请教了浙江甬旺律师事务所的董旭东律师。

“在法律上,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孩子,这点没有任何疑义。”董旭东解释,长辈亲戚给孩子的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关系,孩子收下压岁钱,赠与合同就成立了。这种关系,并不受到父母另外给亲戚小孩多少压岁钱影响。

那小朋友就可以任性支配这样一笔“巨款”吗?董旭东摇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因此,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替孩子保管压岁钱,这是有法律依据的。
他补充说:“既然是保管,父母就不能随便动用。《民法通则》规定:监护人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在法律层面上,父母并不能把孩子的压岁钱用来做家用等。”

专家

不要因为人情往来,粗暴“没收”压岁钱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说:“压岁钱,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俗,里面有长辈的祝福,也有晚辈的期待。的确,现在孩子比起父辈,对压岁钱的支配愿望要更强烈,这也是好事。”

“我家孩子10岁后,基本就由他来独立支配压岁钱了。”他建议,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和个性特点,逐步引导孩子支配压岁钱。比如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可以向父母“报批”,提出申请,想用多少,用来干什么,父母决定是否批准。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合理地看待、支配金钱。等孩子年龄大些,自控力好了,不妨全权由孩子支配。

杨建华特别提到一点,一些家长告诉孩子,压岁钱是人情往来的产物,本来就不属于你,然后粗暴“没收”压岁钱,这很不可取。

宁波教育学院科研处专家、宁波大学应用心理学兼职硕导徐晓虹分析说:春节里,孩子一下子得到为数不少的压岁钱,父母一定要做好引导。不能让孩子觉得,可以理所当然地不需要付出劳动就能得到金钱。

“我孩子小时候,我们特地设立了家庭银行,做了存折,标明日期、存入数字等,每一个条目都细心解释给孩子听,存折由孩子保管。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给这笔存款比银行更高的利息,孩子有需要的话,也可以提取部分合理使用。”徐晓虹说,这样的好处是孩子能学到一些理财知识,父母也不用特意跑银行。更主要的是,孩子能更信任父母,并且从利息增长中得到一种“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能让孩子更好地抵制诱惑,增强自控能力。

 

来源:综合南方都市报 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