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吐真剂”是酒 现代对嫌犯审查用麻醉剂
作为电影《正义联盟》唯一的女性角色,神奇女侠无疑是一抹亮色,众多神器的加持,让她拥有了更高的战力值。 其中最奇妙的是拥有“附加功能”的真言套索。事实上,现实世界里确实存在着真言套索,无论多狡猾的人只要被套中,只能束手就擒。那么,在真实世界里真言套索到底是什么?
作者:廖迈伦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最早的真言套索其实是酒
事实上,现实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表现形式的 “真言套索”,人们称其为 “吐真剂” 。追根求源,最早的“吐真剂”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它就是常在饭桌上出现的--酒。
俗语讲“酒后吐真言”,豪饮之后的人更容易说出一些平常不会说出口的言语, 这与酒精对大脑的普遍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关联。酒精可以减弱兴奋性通道的活性, 增强抑制性通路的活性, 简单来说, 相当于把大脑秘密的“守门者”控制起来, 让它不能顺利地保守秘密。
但这种古老“吐真剂”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由于酒精能作用于大脑多个区域, 影响记忆、感知、判断、运动、协调等多项功能,而不同个体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酒精摄入量不一而同,所以在具体反应上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效果也因人而因。
现代真言套索源自麻醉剂
现在真正使用的“吐真剂”是东茛菪碱。二十世纪初,一位名为罗伯特·豪斯的美国医生在为产妇接生时发现,使用东茛菪碱作为麻醉剂时,使用者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准确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由此, 他猜测或许其他相似的麻醉剂也能有此效果,并将这一类药物命名为 “吐真剂” 。
当这一发现被报道后,警方找到豪斯合作,开始使用东茛菪碱对嫌疑犯进行审讯,同时硫喷妥钠和戊巴比妥也被用来测试是否具有相同功效。经过试验, 硫喷妥钠被认为是起效更快、 威力更强的药物,因而成为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 “吐真剂” 。但现实世界里的“吐真剂”远没有神奇女侠的“真言套索”那么温和无害。如今, 这些麻醉剂均不再作为“吐真剂”使用,除却伦理问题的缘由, 其长期或大量使用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也是重要原因。同时,它们作为麻醉药品的使用也都是在可控范围的。
现在你知道了吧,就算现实生活中有类似于“吐真剂”的药物存在,但它们的效果是不被大多数人承认的,长期使用它们也是有害的。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