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为何纷纷布局智能音箱? 从“语音战”升级为“视觉战”
2018年3月25日讯,智能音箱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也正成为拉近人工智能与百姓生活距离的重要纽带。昨天,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2.0版本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原有“听”和“说”的交互体验基础上,引入视觉能力,装载该系统的“天猫精灵”也成为了一款能“看得见”的智能音箱。
新华社图
记者在现场试验发现,拿着西兰花问天猫精灵这是什么,它会在几秒内“看一看”用户手中的物体,并答道“这是西兰花。”如果拿起一板药片,天猫精灵不仅能答出“这是药”,还会说“不能随便吃哦。”据介绍,新系统的视觉能力包括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同时,还具备情景感知能力,基于用户所在的上下文、对话场景自主学习,深刻理解情景需求。
智能音箱的战场已经打响,BAT纷纷进场布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三次提到将在下周推出的智能视频音箱“小度在家”;而名为腾讯小Q机器人的智能语音音箱也在京东平台上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为什么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布局人工智能音箱呢?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聂再清向本报记者解答道:“可以说智能语音是人工智能技术中最难的领域之一,如果机器真的可以非常好地理解人类千差万别的语言,那是很重要的成就。音箱又是很受用户喜欢的一个产品类型。通过智能音箱,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与用户的频繁交互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增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从而实现在认知智能领域的突破。所以,智能音箱是最接近用户的、真正可能在AI领域带来飞跃、可能实现人机交互新方式的一个媒介,可以为语音交互带来新的入口。 ”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殷呈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