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蓝月亮今晚将再次出现 敲黑板蓝月亮不是指蓝色!

2018-03-31 20:19 编辑:admin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2018年3月31日讯,今年第二次“蓝月亮”天象将在本月31日现身天宇。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再次目睹到“蓝月亮”风采。浙江省天文学会秘书徐煜华介绍,“蓝月亮”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蓝色的月亮”,它是指天文历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历月里只有一次满月,但有时也会例外。因为两次满月间大约相隔29.53天,而公历历法中除了2月外,每个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因此一个公历月可能出现两次满月。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月圆之夜时,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

其实,“蓝月亮”并不罕见,平均每2.4年就会出现一次。有的年份没有,有的年份会有两次。比如今年就有两次,一次在1月,一次在3月。其中,3月的第一次满月发生在2日,第二次满月发生在31日。

据3月30日浙江天气网,预计未来三到五天我省仍以多云天气为主。天文专家提醒说,31日晚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到户外,一睹珠圆玉润,皎洁明亮的满月风采。

据了解,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将出现在2020年10月。

(原标题:3月31日!蓝月亮将再次出现 "宇宙级大片"惊艳上演月亮女神大"变脸")

相关新闻: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进入倒计时 专家回应“砸落说”

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记者王晶) 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30日发布消息称,预计北京时间2018年4月1日±1天,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

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航天爱好者及外界的极大关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如何进行,会砸中地面吗?降落后的燃料又是否会对地面造成危害......针对公众提出的这些问题,央广网记者对话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他表示,虽应密切关注,但也不必杞人忧天,砸中人的概率极低,也不会对地面造成伤害。

此前,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产生灰烬与日常尘埃没差别 没必要担心

记者:碎片坠落在地上的可能性有多大?会击中人么?

郑永春:砸中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大约有15000吨以上的人造航天器残骸落回地球,但从未伤害到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

而根据粗略的估算,在流星雨爆发的时段,每小时约有1000~20000颗陨石落向地球,而普通人被200g以上的陨石砸中的概率是7亿分之一;作为对比,普通人一生中被雷劈的可能性是1.2万分之一。

另外,航天器有一定的落点,天宫一号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其大部分碎片在到达地面前已烧尽,不会到达地面。而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退役后,是让其受控坠落到南太平洋一处远离大陆区的深海区,此地也被业内称之为“航天器的坟场”。

记者:降落后的燃料是否会对地面造成危害?

郑永春:航天器在大气层烧毁后,便会变成各种物质的灰烬,与我们日常空气接触到的尘埃没有什么区别,这个完全没必要担心。

事实上,每年由外空再入地球大气层的质量约有40000吨,只有不足0.5%是人类产生的空间物体。天宫一号重量仅约8.5吨,相比20吨级的和平号空间站等体量小不少,天宫一号大部分器件将在返回大气层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

如果航天器燃料耗尽 寿命将会就此终结

记者:如何预测“再入”时间?

郑永春: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会受到温度、风速、风向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另外,航天器下降速度的降低、轨道的变化等很多参数的不断变化,都会影响对时间的预测。所以,很难非常精准地预测到落点时间。

但是,当航天器越接近地面时,对其运行轨迹等方面的预测就越准确。目前,世界上对于航天器自由再入大气层时的预报能力,一般要在最后两小时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报再入时间和再入范围。

记者:天宫一号为何接近寿命末期?

郑永春:在距离地球表面300km~1000km的近地轨道上,运行着空间站和各类卫星等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报废失效后,都将离开运行轨道并最终再入大气层。而类似于天宫一号、及我国神舟飞船这样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飞行器,其轨道高度范围一般在400~600公里左右。

天宫一号属于载人飞行器,高度在400公里,如果燃料耗尽,便会落地返回。其实,处于此高度的飞行器绝非是处于百分百真空状态,仍会有一些非常稀薄的物质,与天宫一号发生摩擦,减缓其飞行速度,另外,飞行器受到的地球引力不同,也会对其飞行速度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近地轨道飞行器的运行轨道并不是非常稳定。

如果不能每隔一段时间就点一次火,以提供推力,抬升轨道高度的话,它在几年内也会进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记者:寿命终结后,如何再入大气层?

郑永春:首先要经历大型设备的分离解体,随后随着与航天器本体分离后被大气层摩擦,其温度继续升高,舱体受到的气动摩擦和气动热会愈演愈烈,在高温和大气阻力的双重作用下,航天器的主体结构、内外部设备陆续与航天器本体发生分离,航天器解体高度一般在80km左右。解体后的碎片在坠落过程中继续加热烧蚀。

天宫一号在轨道衰减中,其飞行轨道会越来越低,随之航天器所处的大气密度也会变大,在下降之初高度可能会降低得慢一些,但在最后下降速度会越来越快。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几十公里高度时,航天器将会与大气层产生剧烈的摩擦,产生高温高压,大部分将会被烧毁、解体,变成碎片。

天宫一号的“谢幕” 对中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记者:航天器寿命终结后坠落,是否有国际惯例?

郑永春:比如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为国际空间站送货的“龙”飞船、“欧洲环境卫星”、“瞳孔”卫星、“银河-15”卫星、等等这些航天器都是最终掉入地球大气层后烧毁解体,这是常见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航天在航天器受控坠落方面的经验丰富。比如2014年11月1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以第二宇宙速度从月球轨道返回,通过在大气层表面“打水漂”的方式减速,最终落在内蒙古预定位置。

记者:天宫一号即将“谢幕”,为何外界会如此关心?

郑永春:这对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这艘试验飞行器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都将应用在未来中国的空间站中。

2011年9月29日该飞行器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迈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此后3年里,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系统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人控/手动交会对接等关键支撑技术,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同时,中国将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也大大延长。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舜网 凤凰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