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民族管弦乐点亮歌剧《莫高窟》 八月底重回天桥剧场

2018-05-05 11:50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5月5日讯,昨晚7点半,场灯渐灭的天桥剧场中,一段悠扬且极富西域风情的笛声缓缓传来。前排许多观众不由得探头向乐池里望去,平日里这个向来为歌剧中西洋管弦乐团保留的位置,终于向琵琶胡琴等民族乐器敞开了大门。在彭家鹏的指挥下,中国广播艺术团打造的歌剧《莫高窟》迎来了首演。近三个小时的演出结束,除了薛皓垠、高瑞璇等歌唱家,观众同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表现格外优秀的伴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歌剧《莫高窟》讲述了安史之乱的大时代背景下,画工“李工”与石窟供养人“翟蜜儿”相爱却不能相守,最终阴阳两隔的悲剧故事。故事的发生地敦煌素来以石窟中姿态万千的雕像与壁画闻名于世,作曲刘长远把壁画中出现的众多民族乐器融进中国戏曲“紧拉慢唱”的演唱形式,一幅幅静止的壁画被谱成了流动的音乐画卷。
“民族交响乐在管乐方面不是那么圆润有力,所以我们加了长号、圆号这些西洋铜管,以后也可能会再加一点小提琴之类的弦乐。”刘长远说,“但有一点,民族管弦乐队一定是伴奏的主体,他们不会像以往那样只演奏室内乐或者当一些点缀。”

能够指挥这样一部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歌剧是彭家鹏多年的心愿所系。在昨晚《莫高窟》的首演上,站在指挥台上的他动作充满了力量。尽管乐池的位置远低于观众席,大家仍不时能看到彭家鹏手中的指挥棒和他那标志性的长发探出乐池的边缘。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演奏时而高亢激烈如大厦将倾,时而幽微婉转,把乱世中小人物的浮沉悲欢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大胆启用民族管弦乐伴奏的同时,《莫高窟》非常有创意地共同运用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今晚,海洋、岳璐领衔的民族组将接替薛皓垠、高瑞璇组成的美声组再次上演这部作品。结束了本轮首演后,《莫高窟》还将在八月底重回天桥剧场。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高倩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