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北京人大附中丑瑞华获“小诺贝尔奖 或有小行星以她名字命名

2018-05-21 08:05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日报

2018年5月21日讯,昨天下午,记者在首都机场见到了刚从美国匹兹堡赶回北京的获奖者。

资料图:一颗编号为 59000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北馆星”   孙妍 摄

在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小诺贝尔奖”的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上,人大附中女生丑瑞华因研究恶劣天气下路况环境增强感知系统,斩获“系统软件学科最佳奖”,为此将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这也是参赛19年来,北京学生获得的最佳成绩。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唯一面向九至十二年级(即初三至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本次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50余名青少年参加。

此次中国代表队共有24人、21个项目进入决赛,其中北京代表队有10人带去9个项目。最终,北京学生有4人获7个奖项。

其中来自人大附中的女生丑瑞华因《恶劣天气下路况环境增强感知系统》项目斩获“系统软件学科最佳奖”、“系统软件”一等奖,为此将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来自北京四中的潘紫琪凭借《废弃秸秆转化高辛烷值汽油实验研究》获得“能源化学”三等奖,北京二中的姜睿曦和人大附中的王煜桐分别获得“机器人与智能机”和“材料科学”四等奖。

丑瑞华腼腆低调,对自己不愿多谈。丑瑞华是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在网上公开展示的小院士风采中,她自言:“从小热爱科技制作,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常识能引发我科技创新的火花。”2016年,丑瑞华入选“全国英才计划”和“北京市第一届青少年拔尖人才计划”,走进大学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她研发的《家用电器节能型电源通断智能控制装置》获得了第37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日内瓦发明展银奖。去年3月,她作为中国学生代表,在“英才计划中外学术交流论坛”上作了大会英文学术报告。

丑瑞华说,通过市科协的拔尖计划,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对她帮助很大。同样获奖的潘紫琪也是本市拔尖人才计划的学员,在高校重点实验室里找到了解决方案,可以将废弃的秸秆转化成直接进入交通行业汽油。据了解,通过市科协人才培养计划,全市50所基地校每年600余名学生进入高校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

本次比赛的获奖者除了奖金外还有机会参加当年诺贝尔颁奖典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小行星发现机构)还将以部分获奖者的名字为小行星命名。此前以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包括祖冲之星、张衡星、沈括星、袁隆平星、屠呦呦星等。

 

 

来源:北京日报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