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天坛公园:见证古都北京百年进程 15枚明代编钟何时能“回家”?

2018-07-27 11:57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铺过铁路,当过机场;建过影院、办过展销会、在祈谷场上举行过全市的交谊舞会…如果要论中轴线上14处遗产点的丰富过往,天坛一定是排得上名的。

天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天坛也于1918年改为公园向公众开放。

说起天坛公园,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可能是祈年殿的恢弘、相亲角的热络和来来往往的旅游团。然而,作为中轴线南端的重要一处遗址,翻阅天坛的历史,它无疑是古都北京百年进程的“一面镜子”。

1901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总司令部就设在天坛,从而“开皇家祭坛他用先河”。天坛西坛墙外铺了铁路,火车直接开到坛门口。天坛镇馆之宝——明代鎏金铜编钟就是这一年被劫走的。编钟一共16枚,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历代封建皇帝都是在这些编钟清越悠扬的敲击声中,跪拜在祈年殿内,乞求五谷丰登、社稷平安。1994年印度陆军参谋长乔希上将访华时,将其中的一枚编钟送还天坛。这也是天坛仅存的一枚编钟,其他15枚至今不知所踪。

1998年天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才步入正轨,祈谷坛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成贞门和昭亨门都先后完成修缮,对广利门和泰元门附近坛墙的修缮也计划在今年内完成。

由于历史原因,天坛273公顷的坛域内,有72公顷土地至今仍被占用,“天圆地方”的格局无法恢复,一场“拯救”天坛的疏解工作正在推进,天坛周边简易楼的疏解已近尾声。“天坛医院搬走了,交通秩序就好多了。”一位市民就说。伴随着天坛与北京中轴线的整体保护,天坛这枚中轴线上的首都文化遗产金名片将更加熠熠生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 刑启新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