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上班族工作压力大 小心“职业耗竭”正在侵蚀你的身体

2018-08-07 10:06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文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逐渐加快,职业耗竭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的身体。特别是在一些高危行业,发生率尤为突出。

在意大利罗马“积木的艺术”展上,一名男孩在作品《呐喊》旁模仿画面里人物的动作。新华社资料图

职业耗竭有哪些表现

职业耗竭的提出源自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哪些表现属于职业耗竭范畴呢?

职业耗竭包括三个症状维度:一是情感衰竭,筋疲力尽;二是人格解体,冷漠疏离,玩世不恭;三是缺乏成就感,自我效能低下。

具体来说,生理症状包括疲劳、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和体重变化、失眠;情绪化症状表现为焦虑抑郁、易怒发脾气、自卑缺乏自信,有时悲观绝望,甚至萌生自杀念头以及认知功能减退;行为症状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不愿社交、家庭关系危急、工作质量下降、频繁更换工作或辞职,甚至依赖烟酒、咖啡因、药物等自我麻醉或自我伤害等。

一项纳入5575例受试者的研究显示,耗竭评分和抑郁严重程度以及耗竭各个维度症状,均与抑郁症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在症状表现上有相似性。但严格来讲,职业耗竭与抑郁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职业耗竭与工作应激高度相关,当脱离了高压力环境后,其症状可以明显改善和缓解;而抑郁症与工作环境压力同样关系密切,但即使脱离这一环境,其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仍然会持续存在,且需要心理和药物治疗。

职业耗竭带来的风险

可以说,职业耗竭体现在各个行业,轻重不一。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卫生行业相比其他行业职业耗竭程度更突出。全国一项对10个省市1537例医生的调查显示,所处医院级别越高,医生职业耗竭越严重,其中三级医院耗竭程度较重的医生比一级医院多12.8%。另有统计表明,美国医生职业耗竭发生率在50%以上,是其他行业的两倍;我国上海21家医院457名医师的调查问卷显示,60.6%的医师有轻度耗竭;5.9%的医师患重度耗竭。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应及时纠正,若长此以往得不到改善,就会对医疗安全、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职业风险:会增加医疗差错及事故率,医源性感染风险(护理),医患关系不融洽,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形象及美誉度受损等。同时,也会增加躯体疾病风险,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增加个体酗酒和药物依赖及自杀风险,出现员工队伍不稳定、调动离职增多、人力成本提高等诸多现象,且女性风险显著高于男性。

职业耗竭持续的慢性压力会对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的神经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使人的大脑退化。由此看来,坊间传说的“工作太累了大脑会崩溃”“人会变‘傻’”,也许有它的道理。

发生职业耗竭怎么办

发生职业耗竭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因此耗竭的治疗手段也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综合预防是消除职业耗竭症状的关键。

转变思维。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压力,要学会转变思维,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凡事不要过度情绪化,更不要把负性的事件泛化或带入平时的生活中。尽管工作十分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转变思维这是改变行为的基础。

睡个好觉。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恢复体力、修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增强免疫力。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对侵入的各种抗原物质产生抗体,并通过免疫反应而将其清除,从而保护人体健康。所以,睡眠对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

健康饮食。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健康的饮食既能促进身体健康,又能防病祛病。所谓食补,就是食物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规律运动。相比于其他的预防手段,科学规律的体育运动是预防治疗职业耗竭起效最快、最经济、最为通用的办法。运动可以优化睡眠,释放或缓解各种压力,改善和恢复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释放多巴胺、内啡肽、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快乐因子”,也能提高认知功能。

适度社交。适度、良好的社交能消除隔阂,拉近人间距离,收获资源“共享”。只有通过交往去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同他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创造“人和”的境界,保持好的心境,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如果采取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消除职业耗竭症状,那就需要进一步看心理精神专科门诊,待医生明确诊断后,再给予规范的药物及心理治疗。(据《光明日报》 王春雪/文)

 

来源:北京文摘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