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曾多地分布现在仅一省还有 不要让绿孔雀只存在于诗画之中

2018-09-10 09:22 编辑:TF0328 来源:北京晚报

“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再也无法亲眼目睹绿孔雀这百鸟之王的美丽与神韵,岂不悲哉。”

新华社供图

摄影师十七年寻找

就见过两次绿孔雀

2013年,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者在云南省做季雨林植被调查研究时发现,这里一些河流流域还有绿孔雀分布。随后野生绿孔雀得到人们关注。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顾伯健是从2014年开始赴野外寻找绿孔雀,他出发时将行程告诉了野生动物摄影师、著名环保人士奚志农。奚志农立即组成小分队赶往现场想找到绿孔雀栖息地的真实证据,希望能为绿孔雀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但是一路上所见所闻,让小分队成员忧心忡忡:人迹罕至的山路,偶尔有大货车驶过,遮天蔽日的尘土,让人几乎看不见几米之外的路况。一片残存的茂密雨林旁,有一条江流过,有水电站正在修建。

在云南,他们在绿孔雀栖息地附近的一个小村寨扎营,住进了村民老杨的家中。老杨的妻子听说这几个风尘仆仆的人是为了拍绿孔雀就告诉他们说,她年轻的时候绿孔雀很多,有时二三十只一起从山坡飞到河谷里。晚上,“满山都是绿孔雀的叫声”。现在虽然仍能听到叫声,但只能偶尔见到几只。这话给了一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在老杨的引导下,他们徒步下到河滩,在河两岸设置了两个隐蔽点,等待绿孔雀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渐渐落到山后。终于,两只高大、羽色鲜艳的雌性绿孔雀先后出现在河滩沙地上。它们来回踱步、觅食,但十分警觉,不一会儿就隐入矮林中不见踪影,但这足以让队员们兴奋不已。这是2017年3月16日18时46分,距离奚志农第一次在云南澜沧江畔见到一只飞行而过的绿孔雀已经过去了17年。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2012年编著的《云南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记载:“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区内分布的绿孔雀种群数量达60只到70只,其野生种群数量是全省乃至全国所有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对研究绿孔雀的野外生活习性及繁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四天的野外调查中,奚志农等人幸运地看到绿孔雀飞上高大的树梢夜宿。入夜,高亢的鸣叫声在山谷中回荡。阳春三月,正是 “百鸟之王”繁衍生息的时候。

这次发现让队员们悲喜交加。喜的是绿孔雀原来在这里还有一片完整的栖息地,悲的是绿孔雀的生存环境在急剧恶化。

队员们在到达的第二天半夜就听到盗猎者的枪声,使得他们再也没有看到第一天见到的绿孔雀小种群。

今年年初,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15名师生为主的调查人员分别前往云南新平县进行绿孔雀野外调查,然而他们在那里待了将近一个月,什么都没有发现。春节过后,师生们返回新平县查看之前留下的红外相机。惊喜的是15台相机中,共有12台都拍到了绿孔雀,相关照片共计1万余张。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影像,包括雄孔雀开屏、绿孔雀和其他物种生活在一起的照片。带队的云南大学教授陈明勇说,这是很大的收获!“在此之前,像野生绿孔雀这么珍稀的物种,哪怕只拍到一张照片都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

绿孔雀曾多地分布

现在只有一省还有

连续数年的野外调查,使得我国绿孔雀的家底有了大体眉目。今年5月,国际期刊《鸟类研究》上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论文。论文表明,绿孔雀主要分布在我国和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里。

论文第一作者、昆明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孔德军说,通过调查,共记录到绿孔雀数量183只到240只。考虑到绿孔雀可能存在未调查区域等因素,估计中国绿孔雀种群数量不足500只;同时,绿孔雀的群体数量也由每群8只至20只下降为每群3只到5只。

研究结果显示:绿孔雀已经在中国60%的分布区消失,目前仅存于云南的22个县,除了有两个县的绿孔雀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并略有增长外,其他分布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历史上,我国两湖、两广、云南和西藏等地曾有绿孔雀,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境内仅在云南有分布,种群数量估计为800只到1100只。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国内关于绿孔雀的野外调查数据几乎为空白,阻碍了绿孔雀的物种评估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研究还发现,绿孔雀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栖息地转变、偷猎、毒杀和修建水电站等。

研究人员通过与当地人交流以及查看文献后认定,在上个世纪,因为绿孔雀有时会在农田里觅食,绿孔雀栖息地的少数人会埋下用杀虫剂浸泡过的大豆来毒死绿孔雀,防止它们在农田里觅食,这导致了不少绿孔雀的死亡。从1960年到1970年,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的绿孔雀被毒死。1990年至1994年间,云南中部楚雄地区有19只绿孔雀被毒死。

除了中毒致死外,偷猎也是绿孔雀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包括杀鸟、捕鸟和偷蛋。20世纪90年代在楚雄地区,280只绿孔雀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被猎杀。文献综述显示,从1988年到1995年,在楚雄、保山、德宏等地,大约有120只绿孔雀被人类杀害。研究人员推断,狩猎(包括偷猎、投毒、捕捉和偷蛋)是上世纪中国绿孔雀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但狩猎仍旧经常发生。

研究人员还发现,栖息地的转变是对绿孔雀的另一个普遍威胁。

云南西部到南部的大量自然栖息地被改造成农业和商业种植园,如甘蔗、橡胶树、茶叶、水果和咖啡。原来绿孔雀经常栖息的低于海拔1600米的自然植被,如草原灌木和草地植被,如今几乎都被清除并种上了商业作物。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思茅松林曾是绿孔雀的自然栖息地,其覆盖率由1950年以前的60%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23%。自1956年以来,这些原始森林均被橡胶园所取代。更糟糕的是,栖息地的转变不仅导致了绿孔雀这样的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还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目前,这种栖息地的转变仍在继续。

一些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也人为地破坏了绿孔雀的栖息地。云南西部大理州巍山县青华乡曾经建立了云南首个绿孔雀保护区,但2001年在澜沧江上修建了一个大型水电工程,抬高的水位淹没了绿孔雀的分布地——---青华乡山谷。研究人员在这个区域再没有发现过绿孔雀的踪迹。

此孔雀并非彼孔雀

有谁还知道绿孔雀

上世纪九十年代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骄傲的孔雀》,配图中那只孔雀有着靛蓝的脖子,扇状的冠羽,但那分明是一只蓝孔雀。

在顾伯健看来,绿孔雀数量在急剧减少的同时,这一珍贵物种在大众面前一直是面目模糊。“这更让人着急。”

中国是绿孔雀原产国之一,可大多数中国人不识绿孔雀。

90 年代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骄傲的孔雀》,配图中那只孔雀有着靛蓝的脖子,扇状的冠羽,这分明是一只蓝孔雀。

在现今的一些绘画、雕刻、剪纸、刺绣,文学作品等诸多领域,“孔雀”的形象很多已经被蓝孔雀取代。而大众和媒体错认绿孔雀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云南西双版纳原本是中国绿孔雀的产地,但现在这个地区绿孔雀几乎踪迹难觅,游客从各大旅游区看到孔雀多是从印度引进、散养的蓝孔雀,这些外来族侵占了绿孔雀的生态位,威胁着绿孔雀的生存环境,甚至可能玷污绿孔雀纯正的血统。

顾伯健说介绍,现在国内动物园及一些景区基本上没有真正的绿孔雀,绝大多数是蓝孔雀,即使有,多数也只是有蓝孔雀和绿孔雀杂交繁殖的孔雀,这种孔雀外貌上带有蓝孔雀、绿孔雀的一些特征。

现在很多国内动物园有着愚蠢的办法饲养绿孔雀,将蓝孔雀和绿孔雀共同圈养在一起,虽然会加强观赏效果,但是杂交会加快这种珍稀物种的退化脚步。

这些蓝绿杂交的混血孔雀,着实玷污了绿孔雀高贵的血脉。

事实上,很多年前国内一些动物园在引进孔雀的时候,就算有绿孔雀,很多已经并非真正的绿孔雀,大多已有杂交现象,混养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在那些年,人们对孔雀物种保护意识并不是很强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孔雀就是孔雀,似乎没什么区别。”顾伯建说。

好在一些动物园开展了种群保育计划,以绿孔雀的提纯为例,就是把有绿孔雀特征的孔雀放在一起繁殖,不断从中选优,再繁殖,通过人为的方式最大努力地在外形上让这些杂交孔雀的后代,更接近绿孔雀。但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再也无法亲眼目睹绿孔雀这百鸟之王的美丽与神韵,岂不悲哉。”顾伯健说,

“日后,当我们的孩子读到古人关于绿孔雀的诗词、看到绿孔雀的画作,问起这是什么的时候,难道我们只能无奈地回答’‘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神话之鸟’。’”。

“’长江女神’白鳍豚的悲剧还历历在目,难道同样的悲剧还要在中华神鸟绿孔雀的身上再次上演吗?”

顾伯健说这些的时候,有些激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一种生物在其绝种后才为人所识、为人所悲,那这样一种后知后觉,除了”警醒世人”以外,又有其他什么用呢。

人类是在这个星球上是孤独的,留住绿孔雀,不要让我们的朋友离我们而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蔡文清

编辑:TF032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