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体育

“生死大战”中国女排把美国打蒙 郎平赛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2018-10-11 11:0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昨晚(10月10日)的中美女排对决,对于志在冲击世锦赛六强的中国女排而言,是一场“生死之战”。美国女排是公认的世锦赛夺冠热门,赛前,很多人认为,中国女排只要不是0比3告负就算是胜利了。

资料图 朱婷 刘平摄

比赛的结果还真是0比3,只不过,美国女排是“0”的那一方。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生死战,只有不怕死才不会死!”话里透着那股子一贯的倔强和不服输。

美国队被打蒙了

中国女排已经12年没有在世界三大赛中击败过美国队了,所以,昨晚的这场3比0,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但郎平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或许并不意外。

昨天下午,京报体育记者在大阪中央体育馆运动员通道里等来了抵达赛场的中国女排。离得还很远时,郎平就和记者打起了招呼,哪有一点儿要登上生死战赛场的样子。寒暄的过程中,郎平表示,球打到这个份儿上,想什么也没用,一拼到底反而轻松了。

看得出来,郎平这种举重若轻的气质,也感染着中国女排全队。队员们看上去都很坦然,有一种豁出去死磕的洒脱。

两强相遇勇者胜,在比拼技战术之前已经有了一颗破釜沉舟的心,中美女排一交锋,局面上就不一样了,将这场比赛当作生死战来打的中国女排,在气势上完全占据了上风。

首局,美国队在15分上被定格了很久,中国队最终以25比17获胜。这一局,二传手丁霞的发挥非常出色,后来她说:“美国队实力很强,郎导赛前告诉我们,要打一场争气的球,没有局面就撕开局面,所以,我们一上来调动得还不错。”

美国队的实力确实强,以8分的劣势输掉首局后,她们马上进行了调整,第二局比赛就此陷入艰苦的拉锯战。不过,在多回合的较量中,中国队用有效拦网逼迫对手不断失误,以26比24险胜。

2比0在手,中国女排打得更加得心应手,美国队女排则好像一下没了心气儿。第三局,中国队在以18比11领先,就没再让美国队缩小分差,最终以25比18取胜。

三局比赛,中国女排一鼓作气,这种“打疯了”的态势彻底把美国队打蒙了。

网口上的争夺

击败美国队,仅有决心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中国女排针对这场比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郎平在比赛前一直工作到凌晨。后来她透露说:“我给队员制订了战术计划,但关键是要执行,还要行之有效,队员们在比赛中执行得比较坚决果断。因为是生死战,我们还准备了第二手和第三手方案,随时准备应变。”

本场比赛,中国队在拦网方面有效地压制了美国队的攻势,拦网得分9比3超出。不仅如此,中国队的发球也明显加强了攻击性,全场比赛,中国队的发球得分虽然只以3比2领先美国队1分,但发球破攻的次数明显高于对手,这让美国队在进攻组织上比较被动,打不出快速多变的战术。队长朱婷赛后表示:“从技战术方面看,我们主要是胜在拦防体系上。”

郎平说:“根据这几年来和美国队比赛的数据分析,我们都是输在网口上,拦网和进攻要打出来,必须和美国队争夺网口控制权。另外,我们拼发球,用发球破坏对手的一传,让对手难以打出快速的平网进攻,队员在比赛中做得非常坚决。”

打不死的防守

拦防、拦防,除了拦还得防。郎平说:“我们赛前的布置是,打美国队不仅要有一次攻,更要在不断的反击中咬住对手。我跟队员们说,大家要相信自己,很多球是可以防起来的!”

如果说这场比赛中国女排“打疯了”,更多的是“疯”在防守上。比赛中,中国队的姑娘们不再犹豫,每个人都在拼命防守,每个人都在努力补位,每一次救球都有一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决心,全队形成了巨大的合力,打出了振奋人心的高效反击。

本场比赛,朱婷斩获19分荣膺得分王,接应龚翔宇砍下14分列全队第二,颜妮也有11分进账,而美国队最高分为14分的拉尔森,今年进步神速的主攻手哈克利得到9分就已经是美国队的第二高分了。然而,中国队的这些得分,多数都是反击得分,就像朱婷所说,关键是打不死的防守让全队拥有了反击得分的机会。

郎平说:“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每个人都非常专注,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打。本来我们准备着5局鏖战,没想到会3比0解决战斗,全队很坚决。生死战,逼迫自己无路可走,我们有拿1分算1分的心态,不怕死才不会死。”

中国女排打出了本届世锦赛开赛以来最出色的一场比赛,获胜之后,中国女排也提前完成了晋级六强的目标。

(本报日本大阪今晨专电)特派记者 孔宁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