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赵宝刚现身北京音乐厅:导演变指挥 合唱团也是“卧虎藏龙”

2018-10-25 11:16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10月22日晚,著名导演赵宝刚现身北京音乐厅,但这一次,他并不是以导演身份登台的。身穿一袭黑色礼服的他走到台前站定,双手一落,由他执导的电视剧《渴望》的片头曲《好人一生平安》和《编辑部的故事》片尾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的旋律被“紫禁城和声工场”轻柔地咏唱。合唱团中,大部分人都与赵宝刚年纪相仿,几十年前,他们同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工人合唱团。如今,昔日的青年人变成了现在的老歌友,一场重聚的合唱音乐会,是送给彼此和改革开放新时代最好的礼物。

《牧歌》《青春舞曲》《阿拉木汗》……音乐会上,合唱团曾经时常演唱的曲目接连上演,回忆悄然溯流。1978年,改革开放的巨浪席卷中国,萧索许久的文化生活也随之复苏。就在这一年,一群年轻人踏进了坐落在紫禁城里的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心怀音乐梦想。在中央乐团等国家院团艺术家的指导下,“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工人合唱团”迅速成长,节庆时处处都少不了他们演出的身影。李继成在当时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文艺科工作了五年,在他的印象里,那时文化宫的三殿就已经是北京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许多音乐家都在这里辅导合唱,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座,效果非常好。”

严良堃、胡增荣等指挥家都是文化宫的常客,最令李继成记忆深刻的,还是中央乐团的著名指挥家秋里。每周一和周四,60多岁的秋里都会骑着自行车从和平里赶到文化宫指挥排练,有时候,他还会把中央乐团合唱团的几个声部长全都带来。1985年,指挥大师马泽尔访华时,工人合唱团还争取到了与匹兹堡交响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机会。“秋里老师普及合唱时,他是主讲人,工人合唱团就做现场示范,我们跟着他去了20多个大学和厂矿”,李继成说,“老一辈艺术家真正走到了人民群众中间,他们是现在所有音乐工作者的榜样。”

工人合唱团可谓“卧虎藏龙”,除了赵宝刚,著名剧作家邹静之也曾是合唱团成员,还有许多人在文化宫开启了自己真正的音乐之路,现为中国电影乐团男高音歌唱家的戴建明就是其中一员。1978年,他和赵宝刚还都是首钢厂的工人,当时还在拉提琴的戴建明并没有多少声乐基础,但在文化宫众位老师的指点下,戴建明进步显著,1979年就考入了当时的新影乐团(中国电影乐团前身),进团后录制的第一部作品,正是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歌《少林,少林》。后来,戴建明开始尝试创作,在这场音乐会上,他指挥大家演唱了自己作曲的两首歌曲《南沙吹来蓝色的风》和《都门胜境·陶然亭》。男中音桂鸿斌、中央歌剧院女中音阮爱群两位从文化宫走出来的专业歌唱家也来到音乐会现场,分别献唱了《嘎达梅林》和歌剧《卡门》选段《哈巴涅拉》。

短短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很快结束。在青年指挥家李默然的带领下,“紫禁城合唱工场”唱响了他们曾经每场演出的保留曲目《咱们工人有力量》,观众们热情地用掌声打着节拍。尽管歌声不再那样年轻,老歌友们的激情依旧不减当年。散场后,大家手捧鲜花在舞台和观众席间合影留念,一份长达四十年的音乐情怀始终不曾断绝。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高倩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