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探访台湾深坑臭豆腐一条街:人未到臭先至

2014-09-12 21:47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4年9月12日  在两岸,唯有这样一种食物,能够将“臭”与“香”强烈聚拢,于舌尖味蕾间电光火石,对撞冲搅,分离统一。在两岸,或许也唯有这样一种食物,其貌不扬,不拘形式,上得厅堂,入得小巷,随处可见,深居人心。它就是臭豆腐。

xin_58020626163953117721

记者曾有幸于大陆间遍尝臭豆腐:长沙重辛汇辣,食客舌头打卷;南京因南北交汇,调味不偏不倚,厚薄兼顾;再往南,如苏南、浙江绍兴,中间捣孔,酱菜齐上,甜而不腻。

在台湾,挂以“臭豆腐”招牌的店家比比皆是,但最知名的还是新北市深坑的“臭豆腐一条街”:人未到,“臭”先至;街道不足百米,两侧云集数十家豆腐主题店,蒸、烤、煎、炸、焖、烫、烩、煲、冰;块、片、条、串、卷、羹、丝、干、盒;从做法到外形,“臭豆腐”由不离其宗的简单大豆,衍生出万千变化。

在这里随机尝一块麻辣豆腐,外韧里软,内富孔隙,鲜嫩多汁。近闻臭味扑鼻,咬下香浓四溢。

在远近“臭”名昭著的深坑,提及“臭豆腐史”,店老板们都能闲聊两句。

门牌挂着“五十年代古早(意为‘很久以前’)味枝仔冰”,迎客20年的“大胖子”店如今新开发了“豆腐冰激凌”,深博陆客欢迎。

老板陈俊宏记得,“臭豆腐”原是“外来者”,“烟熏豆腐”才是深坑“原味”。说到本地原本也是来自大陆的“正统”后裔,他指向隔壁,“喏,就是那家。”

据当地人记载,清光绪年间,福建泉州安溪居民因旱灾求生存,大举赴台垦荒,于深坑落根,豆腐业兴起,以“烟熏味”红极一时。又有记载,1949年湖南籍老兵李名传将臭豆腐带入台湾,不断改良,发展至今。

今天的深坑,已辨不清“鼻祖”与“新进”,一块小小的“御青方”幻化出百种做法,千种滋味,人们对豆腐的幻想发挥至极。

食物的迁徙、融合、发散,牵动着人的聚散、离合。早年,深坑“养在深闺”,“云深不知处”,如今,“豆臭不怕巷子深”,陆客如云。

古宅有百年历史的“六婶婆”,老店新发,自创添加三杯鸡浇头的“三杯臭豆腐”,对准陆客市场。晚间九时,食客渐散,老板娘仍在穿梭忙碌、翻页算账、头也不抬:“来的大陆客人,能占到三分之一。”

其正对面的“古早昔”经营20多年,老板时常不在,他被大陆业者请来请去,盛邀其赴大陆开分店。大堂工作人员曾愉婷张开双臂,形容生意高峰时:“整间都是陆客”。

臭豆腐是两岸人难忘味道,两地人也在加速融入这里。深坑老板、员工多是台湾当地人,不少人的“另一半”来自大陆。

在路口第一家“金大鼎”,广西桂林人马送容麻利地翻转炭烤豆腐,切开松软外皮,塞入泡菜,洒花生粉。

多年前,她远嫁这里,连方言都听不懂。现在,每逢当地食客走近,她总是熟练地用闽南语相问:“来急挂(来一串)?”

 

来源:中新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