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纽约大学社会学女博士为何结束五年模特生涯?“美丽”如何标价

2019-03-15 14:5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你外形条件非常好。”听到这句话时,阿什利·米尔斯还是纽约大学社会学研究院的一名新生。面对模特星探托德递来的名片,她想起了已经结束五年的模特生涯。

作者 阿什利·米尔斯


五年前,米尔斯有着双重身份——一名普通大学生和一名模特。源于做模特时的经历,米尔斯将自己在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方向确定为美容与美体中的性别政治。作为一名社会学学生,米尔斯希望能够从时尚圈内部去研究模特的世界——“什么是他所说的外形?像托德这样的人又怎样从中看到价值?”带着这样的困惑,米尔斯接下名片,重新步入模特行业,开始了她长达数年的参与式观察研究。

《美丽的标价》一书是米尔斯研究成果的集结和展示。全书完整地讲述了米尔斯在“卧底”模特行业期间,从进场到退场的全部观察和思考历程,并通过对40位模特和25位经纪人的访谈,从经济、审美、性别、种族等多种研究视角展示了模特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运作模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作为商品的外形

“模特”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概既熟悉又陌生。无论是电视和网络荧屏里走着台步的T台秀模特,还是公交地铁站随处可见的商业广告代言人,美丽、时尚、气质佳、身材好,这些都是模特留给我们的普遍印象。然而模特行业也是神秘的,究竟什么样的外形能够在众多模特中脱颖而出?这一行业有无客观的运作规律?模特的身价又如何产生?

米尔斯开门见山地提出,对于模特来说,“外形”与“美丽”不是一回事。的确,一些模特并不以外形美艳而出名,相反地,那些拥有个性五官和独特性格的模特似乎更加博人眼球。对于传统模特行业来讲,甄选模特确实存在着一些量化标准——“女模至少要有1米75高,三围接近34,24,34。男模要有1米83至1米9高,腰围在32,胸围在39到40之间。一位造型师告诉我,这个骨架标注对于模特来说是个古老但好用的公式。”但当米尔斯试图追问经纪人和客户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外形”时,回答这一问题总是显得异常困难,或是被归结为“直觉”与“运气”。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米尔斯提出,外形的价值是由媒体和商业时尚圈中生产者们的社会互动产生。

在模特行业中,什么样的特质是被定义为有价值的?传统意义上的模特审美,身体是第一位的——年轻、瘦、肤色白皙等,这是模特在社会互动的无形之手中被赋予的要素。米尔斯坦言,自己重新进入模特行业时已经是一名23岁的研究生,然而经纪人将她的年龄改成了18岁:“就像你去买牛奶,哪个牛奶包装你会想要,是明天会过期的,还是下礼拜会过期的?“同样被改掉的,还有米尔斯怎么也减不下去的、只有0.5英寸之差的臀围。

这样的“篡改”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人道的,但在模特行业中,对于身体的直言评判太过于稀松平常。模特们在面试和试装过程中总会面临着上下打量的眼光,“你的胳膊太粗了”“我们管你这种叫做生过孩子的臀”“你怎么穿了运动鞋”,这样刺耳的话语即使残酷,模特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承担。与此同时,这些犀利的眼光在模特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无形的标准,倒逼模特们去控制自己的身体,成为他人眼中符合条件的“外形”。

即便模特经纪人、造型师和客户们对于模特外形的评判标准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在观察研究中,米尔斯仍然发现了模特审美中的诸多惯例与交集。本书中,“商业模特”和“媒体模特”被赋予了两种不同的外形特征。“商业模特”以市场利益为驱动,例如商业广场电子屏上的时装模特,她们通常有着漂亮的脸蛋,或者像个邻家女孩一般给人以亲近和愉悦感,这些经典和温和的商业外形总能吸引消费者打开腰包,从而也为模特们带来了稳定可靠的高收入。“媒体模特”则显得前卫许多,这类模特的存在并非为了诱导大众消费,而代表了时尚的风向标和全新的文化潮流,“媒体模特”也往往具有更为个性的外形——网友们喜欢称之为“高级脸”。但因过于个性的外形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媒体模特”虽然声望极高,收入却大打折扣。“如果商业生产者的目标是讨人喜欢,那么媒体时尚的生产者所寻求的就是与众不同的高风险游戏。”于是,“外形”作为一种时尚文化产品,在不同社会关系的互动中产生出来,在模特行业内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秩序。

种族与性别

相对于美国、英国等时尚产业已趋成熟的西方国家,中国的模特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超模陆续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而米尔斯也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不同种族模特标价存在的差异。米尔斯在研究中发现,在纽约和伦敦的时尚产业中,不可避免的,白人模特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模特业内知名网站上,60位上榜模特中仅有两位亚洲面孔和黑人面孔。对于非白人模特在行业内的疏离,被访谈的经纪人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即客户和市场是种族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因为消费者往往更加青睐白皙的肤色和立体的五官。米尔斯提出,市场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而是基于文化信仰所建立的。尽管面对不同肤色的模特时,时尚生产者们认为自己具备了最大的善意和自由度,但事实上他们也允许自己被看不见的种族主义之手所引导,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习”。用象征主义的视角去看,“生产者们雇佣这些象征符号性质的非白人,在他们的白人阵容中作为向公众体现他们种族多样性的标志。”

种族话题之外,米尔斯也谈到了性别。说到模特,我们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一些精致漂亮的姑娘。在模特行业中,男模的存在感相比女模实在是太低了,几乎可以断言,女性占据了这一职业中显著的性别优势。本书提出,不论是模特数量还是薪酬水平,女模都比男模高出许多。模特是一种展示性的职业,不同于很多其他传统行业,对于模特来说“身体资本”尤为重要,女性的身体成为了一种美的价值符号,展示身体也是展示美的过程。而正因为相比与男性,女性拥有更多的身体象征资本,对于女模的标价随之提升,模特也成为了少见的“女性行业”。米尔斯最后将讨论引向后女性主义的话语,女性在模特行业中的优越性并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公认的女性享有特权的领域,但讽刺的是,这反而展示了另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模式——就身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价值。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许多活跃在时尚一线的“型男”模特,这些男模也成为象征“男性魅力”与引领“男性审美”的文化符号。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对于模特,我只记得她们在舞台上的光鲜亮相,却从不知道这靓丽步伐背后的辛酸与不易。米尔斯的两位模特好友在研究结束的几年内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一个成为了富有的名模,一个却连肚子都难填饱。正如米尔斯所说:“时尚曾许诺下一个非凡的人生。这个承诺被少数成功的故事支撑,却又建立在成千上万看不见的失败之上。”

岁月无声流逝,市场瞬息万变,大众对“外形”的审美总是随着时尚风向标的变化而难以揣测。今年3月3日,VOGUE美国版的官方Instagram分享了一张传统意义上似乎不那么漂亮的亚洲女孩照片,引发网友针对西方时尚界对亚洲面孔的刻板印象和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讨论。也许这本书可以解答许多疑惑。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逐渐揭开模特行业的神秘面纱,破译人们为“外形”打分、为“美丽”标价的密码。时尚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词汇,正如那些自信的模特一样,当她们昂头踩着好看的步子走向T台的末端,美丽被她们定义,也定义了她们。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