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专访阿里公益团队:这些年轻人天天传递正能量

2019-03-21 14:02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上午8点半,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尽管未到上班时间,但在“天天正能量”团队的办公区,围绕着刚刚搜集上来的全国各地的案例,是否奖励、怎样奖励的讨论已经火热展开。

找线索、选信息、讨论、奖励,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在阿里巴巴上演。拿钱奖励好人好事,有人说,一家互联网公司干了本不该他们干的事儿。即便到了今天,在众多点赞声中,质疑“天天正能量”倡导拜金的观点依然存在。尽管如此,这支有着新闻人底色的团队相信,奖励和报道,不仅给了获奖者继续行善的动力,也会感染和激发更多的人向身边好人看齐。

点滴善举都值得鼓励

3月18日下午,在朝阳区延静西里社区附近的二道沟河边,一位八旬老人跳入河中。5名刚好路过的热心市民发现后,合力将老人从冰凉的河水中救出。把老人平安交给派出所民警,未留下姓名就离开了现场。本报对此事做了报道。

当天,得知这一消息后,天天正能量团队立即展开了一轮讨论。在讨论中,阿里巴巴公益开放平台总监、天天正能量项目负责人王崇和注意到本报报道中的一句话,“派出所的民警很快赶到现场,他们询问了老人的姓名、住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可老人默不作声。随后,民警在老人轮椅的后兜里找到了一张医院的缴费单,以此查到了老人的姓名和住址”。这句话让他心头一紧。“老人是不是遇到了难事?如果是因为医疗费用不够而想不开,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他做些什么?如果老人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媒体协调社会资源帮助解决。”了解老人实际情况的任务随即布置了下去。原来,老人深受病痛折磨多年,一时想不开走了极端。对老人后期的心理关怀也提到了援助的日程上。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能有圆满结局,但“天天正能量”为点滴善举发声的初衷并未因此减少一分。

王崇和说,在中国,公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的是声音和资金。“天天正能量”自上线以来,总计投入公益金5200多万元。5000万公益金的背后,是裂变式成长的公益开放平台。在这个汇聚了全国顶尖媒体和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众多参与者的平台上,诞生了413个媒体公益项目和1000多场公益活动。在全国100多座城市,有16.5万人走出家门,参与随手公益。

放大正能量的示范作用

如今,天天正能量正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公益平台。这支团队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来自中国雅虎。2005年,中国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2013年,中国雅虎停止服务,员工们面临着两条路:离职或转型。王崇和说,当时他们在思考是继续做新闻,还是做些其他事时,热衷公益的马云提出要成立一支队伍做公益的建议。

“我们做网站出身,了解互联网的属性。有时,为了点击率,负面新闻关注度会很高,正面新闻反而没人看。”王崇和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天天正能量就此诞生。团队的使命是,通过奖励社会上的凡人善举,把正能量传播出去。如何找到线索,他们想到了触角最广泛的媒体。

“我们当时顾虑很大,做这个东西行吗?会有人看吗?”几次试水之后,反响非常好。最著名的一个事件,在上海地铁,一块被扔在车厢里多时无人去捡的西瓜皮,一名女子弯腰捡了起来。经过媒体寻找,天天正能量重奖两万元,奖励她的善举。由此引爆的社会反响轰动了很长一段时间。正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明显感受得到。此后,越来越多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企业的善举、媒体的发声,善意和暖意原来真的可以传递下去。

王崇和一直强调,他们做的不是救助项目,而是为好事锦上添花。“做了好事我们奖励,将事情放大”“让更多的人来效仿”才是这个项目的真正目的。

通过奖励来影响更多人

这几天,王崇和发了一条朋友圈,是发生在浙江的“扶人反被讹”事件:细雨中,女子摔倒昏迷,醒来发现学生小汪正要将她扶起,便咬定对方是肇事者。交警查看监控发现,女子是自己骑车摔倒的,真相水落石出。阿里天天正能量决定奖励小汪5000元奖金,却被这位质朴的高中少年婉拒。

小汪说,扶与不扶不是一道选择题,虽然被阿姨误会了,但也情有可原。至于奖励,应该发给更需要的人。善良从来不会孤立无援。天天正能量团队面向全国征集正能量线索,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每一个案例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都深藏着一个温情故事。

前几日,本报曾报道快递哥曲小松为素不相识的女婴献血一事,阿里天天正能量团队得知后,立即奖励曲小松5000元。小曲说,自己虽然不富裕,但可以凭双手养活一家人,委托本报把奖金捐给更需要的人。

像这样的联动还有很多。媒体传播事件,天天正能量从中协调、沟通,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王崇和说:“奖励不是目的,传播、扩散,让正能量感染更多的人,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来源:北京晚报 刘琳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