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以树代碑寄托哀思 吉林省绿色殡葬逐渐受认可

2019-04-05 13:16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新华社电 清明将至,又到了一年的祭扫高峰。在吉林省部分地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绿色、节地的安葬方式,传递着“生命回归大地,骨灰融入自然”的观念,正在被一些逝者家属接受。

树葬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位于吉林省辽源市郊区的树葬纪念园内,既没有林立的墓碑,也没有明显的墓穴。放眼望去,成片的松柏树依山坡而立,中间几条蜿蜒石板路将树林分成松涛区等安葬区,树干上钉着像门牌号一样的小铁牌,人们循着这些号码为逝去的亲人祭祀。

摆好鲜花,鞠躬跪拜,仪式简单而不失庄重。“我的父亲生前就喜欢山山水水,树葬能让他安心。”辽源市民李女士一边拿着小铲子清理树旁的杂草一边说,“我经常来这里和父亲说说话。看着这树越长越粗壮,比对着冰冷的墓碑更让我怀念他。”李女士祭祀完父亲又来到山坡下——另一棵树下葬着她的婆婆。

“我们采取不留坟头、以树代碑、骨灰自然降解的生态安葬方法,而且全部免费。”辽源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蒋成杰说。从开始的遇冷到逐渐接受,主动来申请树葬的人逐渐多了起来。2016年至今,辽源市树葬纪念园已经安葬了330余份逝者骨灰。

记者从吉林省民政厅了解到,近年来吉林省各级民政部门广泛推行绿色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除了树葬外,还推行了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安葬方式。

2015年至今,吉林省累计有5000多份骨灰采用绿色安葬方式,遗体深埋、以树代碑等节地生态安葬也逐渐得到认可。

树葬园的另一边,辽源市民陈先生在几棵树间徘徊,他正在为过世的亲人选一棵树,报名以后就可以等待集体安葬了。“近年来不少山火都是烧纸祭拜导致的,观念应该改过来了。”陈先生说。

吉林省民政厅副巡视员张伟表示,对于绿色殡葬、节地生态安葬,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进行强制要求,绿色殡葬任重道远。

接近正午,阳光透过树林照进来,系在树上的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象征着追忆与思念。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树林,将哀思寄予春天和大地。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