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电梯困人一分钟自动报警,北京海淀 “城市大脑”有多厉害?

2019-04-10 14:23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电梯困人会自动报警,高清探头可“车脸识别”违规渣土车,在河湖内悄悄排污根本逃不掉……

一种高度集成的智慧管理体系——“城市大脑”正在以科技领先的海淀区“生根发芽”。今天上午,海淀区政府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城市大脑”阶段性建设成果展示会,海淀区副区长张若冰介绍说,海淀“城市大脑”建设已经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及城市交通四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悉,今年海淀区将启动40个智慧小区的建设。到2020年底,海淀“城市大脑”将初步建成,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城市大脑”是什么?

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成果和大数据信息的利用被当作是推动城市治理、解决城市病的一大机遇,“城市大脑”应运而生。它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基于城市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如果把交通、能源、供水等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里的数据比作“神经元”,那么“城市大脑”就能将这些数据连接起来,相当于打通了“神经元系统”。

海淀区开发的“城市大脑”综合系统总体架构为“1+1+2+N”模式,即一张感知神经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创新应用,该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区内公共安全、城市环境、交通出行、环保生态等问题进行全感知、全互联、全分析、全响应,“对症下药”。

“城市大脑”如何动脑

应急指挥3分钟出预案

在海淀区的应急指挥平台,一套全新的智慧系统正在应用。“以往,如果在某个小区发生了紧急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话等传统手段来沟通信息,指派任务。有了这套系统,当紧急情况发生之后,报警人的信息可在60秒内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转换成文字,系统会将文字‘消化’‘理解’之后,提取出关键词,在3分钟中之内‘写’出预案,交由管理人员决策。”技术负责人说,智慧系统不仅能完成分析和报告,还可以通过调动事发现场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摄像头,实时播报现场情况,让指挥者“身临其境”,如同在现场指挥。

消防安全远程监控

在公共安全领域 ,为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和灭火救援行动的效能,海淀区建立物联网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通过覆盖全区976家重点单位的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形成了“四张图”消防管理机制:即全区消防态势一张图、灭火联动一张图、防火管理一张图、消防大数据一张图,“确保在全区实现火灾防控和隐患处置的最优化配置。”

空气水质实时监测

在生态环保领域,海淀区已建立生态环境智慧环保政务云平台,在全区29个乡镇街道建立300余台监测基站,实现海淀空气质量实时监测预警,并通过溯源地图平台,对扬尘、餐饮、移动等污染源进行200余次溯源溯点定位,提供不同污染源管控治理方案。

此外,海淀区还利用光谱传感芯片技术,对水域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的水质监测。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20厘米左右的小设备,安装在排水口、排污口等河道的节点位置,通过光谱传感芯片技术,来判断水质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传输监测信息。“相当于给河长在河里安装了‘眼睛’,可24小时监测水质变化。”

“车脸识别”抓拍违规

海淀区利用视频智能分析算法,实现渣土车不按规定上路、机动车占用公交车道、应急车道等多种违章行为分析、抓拍,实现了对道路交通的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我们通过对全区渣土车违法运输行为的研判跟踪,平均每天能抓拍1500余辆渣土车,识别率超过90%,实现了渣土车无运输资质、闯红灯、未苫盖遗撒、号牌污损、号牌遮挡等行为的识别。”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聪明”了 居民更安心

智慧社区是“城市大脑”建设成果中最贴近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昨天,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四季青镇的一处试点社区,现场体验了“智慧”成果带来的安全和便利。

走进楼门内的智慧电梯,只见轿厢上方安装着摄像头,墙壁上挂着电子屏,第一眼看上去,并没有发现这部电梯的“过人之处”。“其实摄像头和电子屏都不普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它们将发挥重要作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居民乘坐电梯最担心的就是困人或坠梯等安全问题,“如果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摄像头的红外感应监测到轿厢内有人,那么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智慧电梯将自动报警,摄像头能与后台实时通话,电子屏上立刻会播放视频语音,对被困人员进行安抚与引导。”技术人员说,系统会自动将异常信息通过短信、电话和手机APP推送给物业和维保人员,实现最快救援。

“以前如果发现电梯出故障了,乘梯人会选择按呼叫器或者电话报警,但是物业接到信息再通知电梯公司,公司再通知维修人员,这种接力通知的方式无疑会延误救援时间。”如今,智慧电梯可以通过轿厢内多个传感器、陀螺仪检测等设备,自动识别电梯是否存在异常。记者试着在轿厢内多停留了一会儿,结果刚过一分多钟,摄像头就传出了物业人员的询问声:“请问电梯出什么故障了吗?”电梯打开之后,维修人员已经背着工具包出现在了单元门口,他的手机上收到了电梯异常的信息推送,所以第一时间也赶来了。一位住在楼里的居民正巧跟记者一起目睹了“救援”全过程,不禁感叹:“居然这么快,电梯都变聪明了,我们感觉踏实多了。”

智慧电梯不仅能发出警报,还能对电梯的“健康”情况定期“体检”。技术人员说,系统可通过大数据收集电梯的运行强度、故障次数等指标,对电梯进行打分和评价,为管理方的维护保养提供依据。另外,如果乘梯人出现遮挡电梯门、反复按开关、剧烈运动、电梯内抽烟等不文明乘梯行为,系统也会自动识别,再通过电子屏进行提示。

在部分楼层的房顶,记者还发现了一种圆形小盒子,技术人员介绍,小盒子是烟感报警器,一旦楼道内有烟雾飘散,烟雾上升并接近烟感报警器进烟口,系统就可以立即将报警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的手机或电脑系统中,及时发现隐患。小区的井盖也能实现类似功能,井盖内设置了监测装置,一旦井盖的倾角超过15度,系统识别出井盖可能已被移动,就会立即向相关责任人发送报警信息,避免危险的发生。

除了电梯、井盖、烟感报警,智慧小区还会在小区出入口、单元门、停车场、垃圾箱、消防通道、地下室等18个场景布设智慧项目,通过前端采集、实时预警、多级联动的方式,实现事前感知,高效协同的事件处理能力,有效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使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城市大脑”须当心“脑溢血”

海淀“城市大脑”专班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城市大脑”建设分为数据和场景两个方面,而海淀正在打造的是场景类的“城市大脑”,也就是通过场景引入技术,将部门业务梳理之后,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支撑,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决策。

然而技术只懂技术的语言,管理也有管理的语言,决策者也会有自己在管理上的传统经验。“我们不能理想化地认为技术就能和管理完全匹配,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如何让技术和管理能够更好地融合。”

业内人士也表示,城市大脑在建设过程中要关注“供血”问题,也就是数据和技术问题。应从城市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场景”和“云”去预判城市,协同城市各子系统运营起来,最终使“城市大脑”健康发展。

 

 

来源:北京晚报 叶晓彦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