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在当今中国,社会学何为? 费孝通这16个字将学者们“领入门”

2019-04-15 13:52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走进靠近北京大学东门的社会学系大楼,门厅里几行题字十分打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我国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80岁生日的欢叙会上瞻望人类学的前途时提出的。来到这里学习的人,由这16个字“领”着“入门”,数年后又在它们的目送下走向祖国的山河大海、田野村郭,像一团星火四散开去。多年以后,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想起的往往还是这16个字。

朱悦俊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拉筹伯大学,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墨尔本赛区总决赛的参赛选手汤姆森表演“贵妃醉酒”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人们耳熟能详的费孝通先生的早期著作《乡土中国》《江村经济》,是基于“从实求知”的田野调查经验对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做出的结构式分析,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则是费老回首一生的学术工作所做出的总结,正如《社会学的想象力》之于米尔斯那样。

费孝通先生自述走上以学术为终身志业的道路的过程与鲁迅先生颇为相似。费孝通最初也想学医,但后来放弃了,因为他自觉地认识到“为万民造福”比“为个人治病”更有意义。当时社会正逢巨变,国家正处危急存亡之秋,费孝通认为有必要学得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知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他极具学术天赋。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他偕新婚妻子王同惠赴广西花蓝瑶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不幸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翌年费孝通返乡休息,期间到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费孝通乘船前往英国,轮船在茫茫大海上飘飘荡荡,费孝通利用这段时间用英文开始论文写作。1936年秋抵英后,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费孝通很快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农民生活》(中文译名《江村经济》)并于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马林诺夫斯基称赞其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归国后,费孝通在战争的炮火中进行了近10年的农村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其研究工作重点转向了民族研究。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先生又多次对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理论思索成果,此次由费孝通弟子、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编辑的《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正是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汇编。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城乡协调发展”、“民族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文化自觉”以及“学术反思与展望”。从这一布局方式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费孝通先生的关注目光逐渐从中国本土社会移向更为广阔的全球社会,这既有助于进一步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符合“关注未来”的人类学普世情怀。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中解释道,上述的16字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这是处于分散、孤立状态中的人群所必然具有的心理状态。我想,这是正常情况下不必要求就可自然而然达到的状态,敝帚都还自珍呢。“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别人文化的优势和美感,这是不同人群接触中要求合作共存时必须具备的对不同文化的相互态度。这明显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和要求。费孝通先生曾预言,宗教和民族冲突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政治的焦点之一。此言果然不虚,当前伊斯兰与西方的紧张甚至冲突关系,很大程度上源于长期浸淫在排他性宗教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群体缺乏“美人之美”的雅量。“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进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这是费孝通先生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也是其通过长期从事的农村研究、民族研究,为解决中国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如何对待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等问题开出的一剂良药。

在当今中国,社会学何为?社会学人何为?我想,费老提出的16个字正是吾辈奋斗之方向。(《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 费孝通著 麻国庆编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原标题:何为各美其美 何能美美与共)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