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建安风骨,中道和平:书家沈鹏先生的文品与人品

2019-05-05 09:40 编辑:TF022 来源:北京晚报

自古便有“文品如人品”之说,虽也曾有人品与文品不甚相配者,但纵观历史,大多是相统一的。

作者:赵晏彪


沈鹏  资料图  张风/摄

前不久,书法家郝建中发来一张照片,是他和沈鹏先生的合影,这张合影很有意思,沈鹏先生平和地坐着,目光中充满如师如父的慈爱,郝建中笑不拢嘴地站在那里,手举着一副对联:“建安风骨,中道和平”。不言而喻,这副对联是沈鹏先生写来勉励郝建中的。

观其照片,细琢此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论字迹,别具一格——鲜明的沈氏风格,其中蕴藏的那股秀美与道劲,入眼入心,非一般书法家所能企及。

我与沈鹏先生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若干年前我为沈鹏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说陌生,我只见过沈鹏先生一面,未有深谈。但我对沈鹏先生的诗词与书法却不陌生,尤其是沈鹏先生为人之风骨,更是“耳濡目染”。由于我与沈鹏先生的弟子郝建中是好友,我们相见时,总会谈到沈鹏先生的诗歌和书法创作。这其间,自然会谈到先生做人、做事的故事,如我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一般。

沈鹏先生书品人品一等,书道高阔,且书中有其识、有其道、有其情、有其意、更有其范儿。今郝建中兄晒出沈鹏先生为其撰嵌名联“建安风骨,中道和平”,一是将郝建中名字里的“建中”二字镶嵌其中,二是沈鹏先生书法风骨自见,寓意高远,实可谓“字有风骨,意有风骨,人有风骨”。
沈鹏先生博学多才,古诗文功底深厚。提及上联“建安风骨”,文学史上的称为“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这段时间。

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时值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其内容充实、感情丰富,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的伟大,在于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像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虚假等提出批评,这无疑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由此可见,沈鹏先生希望自己的弟子要具备“建安风骨”之精神,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书法,都要有生气、有内容,风格明朗而刚健,似我但不像我,自成一家。

“中道和平”则是另一番景象与希望了。“中道”,谓之“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

“和平”易解:没有战争或没有其他敌视暴力欺辱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如温和、和顺安详等)。我想,沈鹏先生的意思或许是让郝建中兄在书法上、学问上不求激动急进,而欲稳如泰山,心平气和地写字做学问,做平和之人。

读罢沈鹏先生送给郝建中兄的这副嵌名联,不仅内涵丰富、寓意深长,更带有绘画的美感,令我感受到“学书在法,奇妙在人”的境界。

记得郝建中兄说过,沈鹏先生对弟子们一向平和但要求甚严,曾不止一次说:“你要多看经典,多从生活中学习本领,更要多临帖。”此话道出了做学问的真知灼见。

郝建中兄是幸运的,因遇见沈鹏先生,得到真传;可别人总会将他的作品与沈鹏先生的作品比较,他曾为此感到苦恼。在一次夜谈时我说:“拜沈鹏先生为师,是一幸。看客拿你的作品与先生的作品相比,没有错。你若看成激励,是又一幸。”我俩大笑而分别。夜幕下的郝建中,身材魁梧大步流星,似对“建安风骨”有所悟,而在月光下留在地上的影子,又是那样“中道平和”,情、境俱佳。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