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北京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首亮相 首批招生两个班

2019-05-07 15:54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今日发布了新生登记公告。据了解,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立改革实验学校,今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共招收两个教学班。

除了满足年满六周岁、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之外,报名登记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法定监护人在西城区具有独立产权房或租住公房;实际居住在西城区的西城区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在西城区的西城区单位集体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至少一方为该单位集体户籍并在户籍所在单位工作)须持有义教办审核通过的相关证明。

学校于 5月18日(周六)全天进行登记,登记地点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涭水河分校(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37号)。登记时,家长需要下载打印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并手写签字,提供全家户口簿原件(儿童及父母双方的)及复印件;若父母户籍不在同一户口簿上的,需提供父母双方户口簿、适龄儿童《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此外,户籍为本市非西城,实际居住地在西城区的需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公有住房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实际居住在西城区的西城区单位集体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至少一方为该单位集体户籍并在户籍所在单位工作)需提交义教办审核通过的相关证明。同时还要提供一张2寸儿童近期照片(彩色黑白均可)。值得提醒的是,所有材料均需携带原件,上交相关复印件。登记时不需要带孩子。

学校将安排在5月25日(周六)与登记学生面谈,面谈具体时间将在家长登记时告知。

经学校招生工作小组对报名登记和面谈情况作综合性评估认定后,初录结果将在5月31日通过电话形式通知家长。凡在当天15时前未接到电话的,可参加其他入学方式完成入学。

学校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是一所由西城区教委设立的九年一贯制的公立改革实验学校。

学校取名“京华”有其寓意。京:首都的旧称为“京师”,意为天子之居、文物荟萃之地,又故称“京华”。华:精华之意。学校以“京华”为名,意为培养学生做卓越的中国人,成为人中精华;学校要办成优质学校,成为校中精华。

学校以“智慧大脑 + 健全人格 + 健康体魄,成就每一个儿童”为实验理念,实施“情境化主题教育育心”、“基地化综合实践活动励志”、“探究式合作学习启思”的育人模式。实现三个协调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特长与非特长协调发展。课程实施策略是:博学,拓宽教材;活学,实践拓展;研学,培养能力。实行差异分层,适异性教学。

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四类课程:一是突出优秀文化传承;二是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创造课、研究性学习课、科学活动课、信息技术运用课;三是加强审美情趣培养:整合艺术类课程。四是开设健全人格课程: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自然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学有特长、学力高强的学生。

校长简介

翟京华,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杰出校长、全国改革创新优秀校长。1990年被北京市教育局树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典范。担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小学特级教师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五部专著,其中《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创立了“玉文化”办学体系。构建了超常教育和小班化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模式。超常教育研究成果连续八届在世界超常教育大会上作专题交流。西城区成立“翟京华校长工作室”,召开了“翟京华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推广办学经验。44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做校长22年坚持带班上课。总结出“三多五勤”班主任工作法。教育经验曾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她主持了《超常教育》《审美教育》《探究性学习》等五项市区级重点课题。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在语文教学上,她提出“优化·和谐·创造”,“课前求精、课上求活,课后求创”;“建构知识·能力·方法三条链”等教学主张,形成了“情、趣、实、活”的教学风格。 1994年5月,西城区召开了“翟京华语文教学研讨会”,总结推广其教学思想和经验。6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教学交流活动,获得优异成绩。多次在国家级学术交流会上做示范课和学术报告。代表大陆在两岸四地教学交流活动上做示范教学和报告,为市区及全国做了上百节观摩课。为电视卫星教育录制示范课。曾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大讲堂”主讲教师。为国家远程教育录制“名师导学”示范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牛伟坤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