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马奈一生只活了51岁,却留下为数可观作品,将浮世绘用到藏书票

2019-05-09 09:05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在约翰逊( Johnson Fridolf )编著《藏书票珍藏:从文艺复兴到现代》(A Treasury of Bookplates )书中,有一款马奈自用的藏书票,以他的半身雕像作为画面。但是我怀疑它是否能够代表马奈的藏书票创作?而且后来我发现,它是贴在1884年巴黎出版巴泽尔( Bazire )编的《马奈》上。书中虽然有十一幅马奈的插画,不过这款藏书票也可能是别人为他设计的,不然为什么它会以半身雕像作为画面呢?

作者:吴兴文


我认为这不足以代表他的藏书票创作,于是继续以追寻马蒂斯的方式,在马奈的画册中追查。他的画册比马蒂斯少多了,不久就在DK出版社发行的艺术大师系列其中的《马奈》这一册上,发现他为好友、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设计的藏书票。票主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藏书票创作是印象派画家的先驱,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菲比·普尔在《印象派》一书中说:“年轻印象派画家所共有的种种态度是得自浪漫主义——欧洲思想与感情方面复杂而持久的改变。他们不喜爱太正式或过分雕琢的绘画(贡布里希所谓的‘无瑕疵的无瑕疵’)即是源自浪漫派,他们认为独立的艺术家应该是随时与既定的意见交战,持续探索全新未知的领域,此一观念也同样得自浪漫派。他们对自然的感情,当然也受到浪漫意识形态中心特征的其中之一制约。”

他们的天分各有不同;或许正确地来说,并没有印象主义,只有印象主义者。这些年轻人皆以独特的直接、精巧、却丝毫不滥情的手法,描绘大自然。非常主要的是,与印象主义者相比,他们的前辈和后继者不但和舞台的关系较密切,私生活也较戏剧性。印象主义者常被称为库尔贝与酒馆之写实主义朋友的继承人,但他们对自然、田园、直接、即兴发挥的崇拜,或许更应该被视为浪漫主义对继起之欧洲现代主义,所产生的都市文明的贡献。

爱德华·马奈于183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家世显赫富有,而他也继承了他所属社会阶层的高贵气质。父亲希望他当律师,他却执意要画画。画风冷静庄严,内容倾向描绘当代生活、抨击传统,却一直渴望在固守传统的沙龙展获奖。从未参加印象派画展,却被认为印象派的先驱。唯有他能替学院派振衰起蔽,却始终被学院派排挤。他的一生,都在这类矛盾和冲突中挣扎,但是,作品却更为深沉、厚实、伟大。

马奈师从著名的学院派画家托马斯·库蒂尔( Thomas Couture ),但是他真正的老师,其实是那些曾临摹过的罗浮宫中的绘画大师:哈尔斯、提香、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斯和戈雅。马奈是咖啡馆的常客,与库尔贝尤为投缘,而后者正是他的榜样。马奈的朋友还包括诗人、艺术评论家波德莱尔和现实主义小说家埃米尔·左拉。与众多现实主义作家和艺术家一样,马奈也是“名流”的一员。名流诙谐且爱好结交朋友,并以讥讽中产阶级为乐。马奈的密友波德莱尔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名流之一。

出于这样的背景,马奈于1863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表现两对男女在布洛涅森林野餐的情形。它是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学院派背景的谴责,同时也是现代世界中关于艺术本质的宣言。这幅作品将一位裸体女性置于当代场景中,并与衣着整洁的男子为伴,这本身就形成了一则丑闻。公众怒不可遏, 认为画中的裸女必定是妓女。即使评论家告知人们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是藏于罗浮宫的著名作品《田园协奏曲》也无济于事,而《田园协奏曲》同样表现了衣着整齐男子并肩而坐的裸女;揭开上层社会生活的一面。

马奈一生只活了51岁(1832-1883),却留下为数可观的作品。开始只画人像(有时也画静物),而后处理的题材,包括:宗教、风俗、风景、时事、海景,甚至动物等。他画大幅油画;有些作品极端严肃,有些却轻松逗趣。他说:“我的野心是不断寻求自我超越。昨天做过的事情,今天绝不重复。我喜欢向前展望,藉以激发新的创作意念。”

1867年,小说家左拉在谈到马奈时,这样写道:“他是我们这时代的人”。这句话包含了至高无上的恭维,因为十九世纪中叶的前卫思想家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是“现代”的。左拉眼中的马奈便是个性非常独特,对所处时代反应既敏锐又诚实的人。他对“进步”保持高度的兴趣,对社会的新流行、科学上的新发现、当代的事物、当代的文学及艺术发展等等的了解和认识,使他的作品散发出惊人的活力和丰富的多样性,在十九世纪无人能及。

1870年代起,印象派画家的团结心态可见于一些集体的画像。方汀─拉突尔在《向德拉克洛瓦致敬》已经描绘过这群朋友的聚集,而画于1870年的《巴提诺利区的画室》则呈现马奈作画时,一群包括雷诺阿、佐拉、巴吉尔与马奈的朋友围绕在旁(毕沙罗与希斯里不在场,可能是因为马奈对他们的影响较少,也或许仅因为他们当时不在巴黎。)这幅画立即被讥讽为“耶稣在门徒中画画,这些门徒或可称为马奈神圣学派”。

加上十九世纪中期拜通商之赐,日本的浮世绘传到欧洲。那时以巴黎为首的印象派画家,正值改革的关键,看到浮世绘木刻版画的构图、线条与平涂的色彩,如获至宝;小说家兼艺评家龚古尔兄弟的大力提倡和收藏,更让“东洋热”弥漫于整个艺术界。马奈不但收藏,还将它运用在藏书票创作,而且取材自比那时歌川派浮世绘颓势风格升级的葛饰北斋;有款藏书票即取自北斋画册中的荷花图案。

马拉美与马奈有十年的时间几乎天天见面,前者坚持为精简起见,“comme”(“如同”“仿佛”)这个字应从诗人的语汇删除。根据马奈的朋友安东尼·普鲁斯特所说,马奈经常说他憎恶绘画中所有不必要的部分:“艺术的精简是必须的、优雅的。冗赘的画家令人烦厌;谁来摆脱这一切修饰?”答案当然就是马奈自己及窦加(尤其是窦加);窦加快捷的线条与井然有序的作品正是他敏捷、善讽之机智的翻版。他们的精简与直接被印象主义者采用,作品不再包括小细节,也不再费力地修饰完美。

马奈不但为马拉美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牧神的午后》画插图,还为他设计了一款藏书票。它是一首由一百一十行传统的“亚历山大体”(十二音节)诗句组成的诗篇。盛夏的午后,在西西里海边,半人半羊状的牧神感到河边芦苇丛沐浴、嬉戏的玫瑰色肉体在闪闪浮动,这些身影是一群天真无邪的仙女。他的窥视惊动了她们,像被他的目光射伤似地,惊慌消逝水中。但岸上一对相互拥抱的仙女依然留在那里,引起他的爱慕。他上前搂住她们,要亲吻她们美丽的头发,但由于兴奋而变得无力的胳膊突然放松,仙女们便趁机转瞬间逃逸。牧神不知道自己是在幻境,还是在现实中。他吹起芦笛抒发他的欢乐,也表达他的迷惘。他似乎又进入梦乡,那美丽的仙女重新出现……

全诗弥漫着一层奇妙的氛围,创造出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境界。这首别出心裁的诗,后来还被作曲家德彪西谱成同名的交响诗。藏书票即贴在诗集的扉页上,其中的荷花正是夏日午后,时常在河边出现的美景,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1999年我去参加东京国际书展时,在雄松堂的展位上拿到了纪念日本古书店联盟成立四十周年而举办的珍本书展目录。其中就有《牧神的午后》,标价一百二十五万日币(约合人民币十万元)。当我看到的那刹那间,眼珠简直快掉下来,终于要一睹庐山真面目了。不过因为珍本书展已经结束一个多月,加上身上又没有那么多现金,而且用信用卡付费也不够,只好很阿Q地安慰自己,以后还有机会。然而没得到的,总是令人萦绕在心头。

 

(原标题:将浮世绘用到藏书票的马奈 )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