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阿来新长篇小说《云中记》纪念汶川地震,这部小说他准备了10年

2019-05-24 12:16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发生时,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正坐在成都的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

作者:夏安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发生时,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正坐在成都的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

“下午 2 时 28 分,世界开始摇晃,抬头看见窗外的群楼摇摇摆摆,吱嘎作响,一些缝隙中还喷吐出股股尘烟。”这是地震最早发生时阿来的印象。在摇晃的间歇,阿来与儿子冲到楼下,满街都是惊慌逃出的人群。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人们得知了关于四川发生八级地震、大量人员伤亡的消息,沉浸在巨大的茫然和恐慌中。当晚,阿来与市民们一起在公园里支起了帐篷,睡在睡袋里。他睡不着:“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在我老家阿坝州的范围,终于打通家里电话。我们那个县,那个村也经历了剧烈摇晃,但房没倒,也没有人员伤亡。只有三妹妹带车跑长途,她自己,和一车乘客,地震发生那个时段,正在震中附近,妹夫已从成都出发徒步进山去寻找。”

地震刚过不久,中国作协铁凝主席率一团作家来灾区采访,第一站就是到四川作协慰问四川作家。“那时,很多作家都开写地震题材,我也想写,但确实觉得无从着笔。一味写灾难,怕自己也有灾民心态。”阿来作为亲历地震的作家,反而有种畏惧感。在地震发生的三四年后,阿来看到了一个朋友拍摄的照片——地震后,因为有的村落不适合重建,于是整体迁移,而这位摄影师就在一个废弃的村庄,拍到了有人孤身一人为逝去的乡亲们做法事。尽管这个情景让阿来震撼,但他依然没有动笔。

这些年媒体、出版社约稿不断,阿来一面在身体力行地参与四川各地灾后救助工作,一边反复问自己:在新闻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即时传递。自己的文字又能在其中增加点什么?震后十年阿来写作了多部长篇小说,《瞻对》、《蘑菇圈》、《河上柏影》和《三只虫草》,都不是写地震。

直到去年的那个下午,那张照片,连同他在地震灾区所感受到和看到听到的一切,才被神奇激活。“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城里响起致哀的号笛。长长的嘶鸣声中,我突然泪流满面。我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十年间,经历过的一切,看见的一切,一幕幕在眼前重现。半小时后,情绪才稍微平复。我关闭了写了一半的那个文件。新建一个文档,开始书写,一个人,一个村庄。”阿来就这样投入到一个没有丝毫前期准备、但是又准备了10年的写作之中。这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

“从开始,我就明确地知道,这个人将要消失,这个村庄也将要消失。我没有按照写作畅销书的路数,在《尘埃落定》所开辟出的熟悉地盘上重复自己。”阿来说,这就是《云中记》。

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汶川地震后,拥有上千年传说的云中村移民到平原。年复一年。祭师阿巴感到身上的力气在消散,他要回到那个即将消失的村子,与亡灵为伴。然而,神迹出现了,他创造了一片世外桃源。其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带领大家向前创造新生活的青年干部任钦,活在一百年前的谢巴一家,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跳舞姑娘央金,乘着热气球准备消费一场灾难的祥巴……

这部小说似乎是个宿命,不论早晚,总要到来,阿来形容:“这是一个年复一年压在心头的沉重记忆,终于找到一个方式让内心的晦暗照见了光芒,我喜欢自己用颂歌的方式书写了死亡,喜欢自己同时歌颂了造成人间苦难的伟大的大地。”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