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院路地区“强手”结盟,攻关疾病创新研究
最近,北医三院将与学院路周边的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强强联手,一起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研究。在今天(5月31日)举行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年科技论坛暨第二十五届科研年会上,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当前,临床实践已成为医疗工作者创新动力源泉,创新形式覆盖患者诊断、治疗、康复的全过程。医生同时也科研工作者、老师,肩负着医疗、科研、教育的责任。而医护人员的创新成果一旦转化为治疗疾病的新药、新器械、指南、规范,将提高疾病诊治和防控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近年来北医三院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通过打基础、建制度,努力打通科技成果到落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北医三院目前拥有339件专利,主要集中在运动医学、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领域。近5年来,北医三院成功转让17件专利,转让金额达2960万元,转让成果包括器械、耗材、软件等多个类型。
作为未来医院发展的科技创新着力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了“医学创新研究院”和“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
“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表示,学科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北医三院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如今,辅助生殖技术、骨科3D打印内置物技术等作为学科交叉研究、科研机构协同发展的产物,走在了全国前列。北京海淀区学院路集结了包括北医三院在内的诸多高校科研院所,拥有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与教育资源,形成了多学科、多方向的“科研共同体”,有条件成为国家科技研究的主战场、医学创新的最前沿。北医三院将发挥溢出效应,以医学创新研究院和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为工作载体,促进北京地区临床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医生作为研发及创新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撑临床机构成果转化,更好地解决国家医疗问题。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许强认为,北医三院建立的“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工作模式有助于发挥北京的优质资源,把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到临床医学,为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科技创新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他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将加强政策导向,促进北京地区临床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医生作为研发及创新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撑临床机构成果转化,促进百姓健康,加快“健康中国的”发展步伐。
来源:北京日报 刘欢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