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第17次北京雨燕环志工作顺利完成 约60只雨燕首次佩戴标志环

2019-06-01 10:10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凌晨两点半,工作人员就已经在颐和园等待,他们用特制鸟网将八方亭团团围住,待雨燕从巢里飞出觅食时将其捕捉、测量和环志,最后放飞。这是第 17 次北京雨燕环志工作,截至上午8点多,据初步统计,共计捕捉雨燕165只左右,其中60只左右雨燕为今年首次佩戴标志环。

晾衣架、手电筒齐上阵

在八方亭里,工作人员搭起了简易的桌子,创造性地用晾衣架来悬挂盛有待标记及未标记雨燕的布袋子。为雨燕佩戴标志环时,需要两人配合,其中一人负责照亮,另一人迅速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环固定在雨燕的腿上。

本次环志活动由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市鸟类环志站)和颐和园公园管理处主办,中国观鸟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环志工作从凌晨2点半开始,上午8点多顺利结束。据初步统计,共计捕捉雨燕165只左右,其中60只左右是今年首次佩戴标志环,105只为往年环志标记后今年回收的个体。工作人员表示,更加精确的数据还有待进一步核查。

雨燕自然寿命可超过12岁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保专家史洋告诉记者,鸟类环志可以帮专家深入研究鸟类的迁徙路线和时间,研究气候对鸟类的影响、鸟类成幼及年龄对繁殖的影响以及鸟类寿命等,甚至还可以监测到鸟类的种群变化趋势。这次雨燕环志开始前,由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向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申请并获得了行政许可。参与的工作人员都是具有多年的环志工作经验,并持有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核发“环志工作证”的。颐和园雨燕环志开始于1997年,每年都安排在5月底或6月初,今年是第17次,中国观鸟会的环志志愿者也始终参与其中。

多年的雨燕环志工作揭示了很多雨燕的小“秘密”,如作为著名食虫鸟类的北京雨燕,自然寿命至少可以超过12岁;雨燕的迁徙路径要跨越25个国家;越冬地在遥远的非洲南部……

参与雨燕调查志愿者超3000人次

记者了解到,北京雨燕的学名是普通楼燕北京亚种,是1870年由英国学者斯温侯在北京地区采集到标本后命名的,也是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鸟类。这些小精灵每年3月底到达北京筑巢繁殖,7月底离开北京前往非洲越冬。因其脚爪四趾均朝前且跗趾较短,无法像其他鸟类那样在地面行走,更习惯攀爬在崖壁或高大建筑物上,常在皇家建筑、官府或寺庙等建筑上筑巢,又被老百姓称为“楼燕”。夏天傍晚时分,古建上空盘旋的雨燕曾是古都北京的一道风景线。

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城区雨燕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技馆于2017年起组织开展了北京城区雨燕调查项目,并在全市二十多个调查点开展调查。至今,这项调查已经持续3年,参与调查的志愿者超过3000人次。工作人员期待通过多年的调查,能够进一步了解北京城区雨燕种群的生存现状,并为雨燕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也组织启动了北京雨燕栖息地调查与保护项目,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吉祥的北京雨燕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身边。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文文 值班冯瑞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