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男子发朋友圈谩骂构成名誉侵权,被罚1000元,法官这样说

2019-08-05 10:31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微信作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功能成为人们分享生活点滴、心情随想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由于其公开性,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内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发侵权。

日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一起因当事人在朋友圈骂人最终赔偿对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案子。

据悉,柳某与皮某是微信好友。今年1月28日晚,皮某在微信应用程序中以微信号为“p*****91*”、微信名为“皮××”的个人账号朋友圈中发表言论,称柳某“破坏了别人家庭就该夹起尾巴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到头来当小三,真是给你祖宗十八代都蒙羞!”“哪个都没屏蔽,随便看,敢做就堵不住让人说!”同时配有柳某照片一张。1月30日,皮某又在其个人账号朋友圈中发表相关文字并配图。

当天,柳某委托律师向皮某发出律师函,要求皮某删除针对柳某的所有不当言论,并在微信平台公开发布道歉信息。皮某收到律师函后,删除了自己于1月28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但双方就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柳某诉至合川法院。

合川法院经审理认为,皮某出于个人情绪和主观推断,擅自在微信平台上公开发布柳某照片,并配上关于柳某隐私及带有侮辱性的文字,导致柳某名誉受到损害。皮某的行为已构成名誉侵权行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皮某发表言论的范围仅限个人朋友圈,且及时删除1月28日的评论,对柳某名誉的影响力有限。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及造成的后果,判决皮某立即删除1月30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所发布针对柳某的不当言论,并于判决生效后3日内赔偿柳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同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道歉声明(内容由法院审定)。

承办法官称,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应用,个人言论自由的时空范围已被极大地拓展。新媒体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矛盾、新问题。在自媒体平台上,言论超出应有界限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社交参与者在网络发表言论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文明有度地发表言论,切勿逾越言论自由的界限。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女司机发朋友圈“炫耀”酒驾被拘,原来是被朋友举报了

酒驾后还敢,发朋友圈“炫耀”?查你没商量!记者1月28日从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近日,广州交警接到网友举报,称1名女司机疑似在酒驾后发朋友圈“炫耀”。接到举报后,交警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将该名女司机查获归案。

“@广州日报@广州交警……这样的朋友圈已经拉黑!问问能举报吗?”记者昨日从广州交警获悉,举报网友提供的朋友圈截图显示,1月21日凌晨2时许,当事司机连续发布了2条朋友圈动态,分别拍摄了疑似在酒吧喝酒以及驾驶过程的第一视角照片,并发表文字称“人生第一次饮左酒清醒情况下揸车”,还表示“无99%的把握一定不会博”。

这一做法也引起了当事人朋友圈友人的反感。“缺钱找代驾吗?”有朋友表示“看不过眼”:酒驾害人,尤其是害了更多的无辜的路人或者身边的车辆。

来源:综合法制日报、网友评论、广州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