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食品谣言传播更具蛊惑力,辟谣也需借助新媒体

2019-08-07 17:34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下午,由新华网举办的2019中国食品辟谣与科普论坛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指出: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食品谣言出现了呈现方式视觉化、传播路径社交化等新特点。

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应急与评估处处长方晓华表示,这几年辟谣力度持续加大,正面宣传效果逐渐显现。据监测,今年上半年农产品正面舆情占70%,“质量兴农”等成为关键词。

不过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受到大众关注。在此前公布的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十大案例中涉及农产品的有草莓、黑木耳、大蒜等,还有一些谣言紧跟社会热点,如“人感染非洲猪瘟”谣言蹭热点现象等。方晓华指出,农产品是买全国卖全国,而且时令性很强,每当有农产品上市,旧谣言往往换个外衣重新出现,并借助微信、快手等平台迅速传播,影响面广。今后,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对相关谣言的打击力度,主动开展科普宣传。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食品辟谣联盟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据悉,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于2015年在京成立,是在原农业部、中央网信办、原食药监总局、原质检总局和新华社支持下,由新华网联合食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共同发起的。联盟定期采访并发布食品和农产品方面的辟谣信息。报告显示,2018到2019年度,辟谣联盟共发布原创权威辟谣信息30余篇,联盟网站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科普信息累计1500余条。不过,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食品谣言出现了呈现方式视觉化、传播路径社交化等新特点。食品谣言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频形式传播,比文字谣言更具蛊惑力。

报告强调,对应的科普辟谣机制也要跟上节奏。中国食品联盟将与相关高校、专业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拍摄科普宣传片、短视频等方式,实现食品辟谣内容的多媒体传播,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科普、辟谣信息。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文文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