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乾隆执掌万里江山,却苦于看不到小动物,只靠在这本书上盖章过瘾

2019-08-09 09:09 编辑:TF018 来源:北京晚报

乾隆皇帝虽执掌万里江山,却不能事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也渴望了解这神奇的大千世界,赏尽天下的奇珍异兽。这种好奇心,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分别。

作者:陈梦溪


乾隆的好奇心

书乡:乾隆皇帝为何如此喜爱《兽谱》《鸟谱》与《海错图》?

小海:《兽谱》作为由清代官方主持编修的权威动物图鉴,每册开篇第一幅画,钤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印,每册最初和最末还开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鸟谱》每册开篇第一幅画,钤有“重华宫鉴藏宝”之印,可见乾隆对这套书的喜爱。从画师生动逼真、形神兼备的精心绘制,到朝廷重臣细致入微的考据校勘,无不体现出中国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博物学精神。

书乡:“兽”一册在《兽谱》中精选了四十种兽,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小海:我们综合考虑每种动物的特点,从《兽谱》中甄选了四十种兽,分为三大类——神兽二十二种、普通兽十三种、异国兽五种。神兽是仅见于传说而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可分为瑞兽和怪兽两种。瑞兽,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能带来祥瑞的兽,如麒麟、白泽等。古人认为,凡统治者为政顺乎天意,就能风调雨顺,社会安定昌盛,才会有瑞兽出现,以示天兆吉祥。怪兽包括《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神怪之兽,如穷奇、九尾狐等。它们虽不具备科学上的认知价值,但在《兽谱》中占的比例较大,且多具有文化寓意,所以书中挑选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从文化上进行介绍。普通兽是《兽谱》里描绘较多的,其中有豹、虎等猛兽,也有常见的犬、驴、豕、兔等家畜。异国兽则是外国出产的兽,如般第狗(河狸)、恶那西约(长颈鹿)等,这些兽大多是由外国使节朝贡时进献给中国的。

书乡:许多鸟兽的形态与描述在《兽谱》《鸟谱》原著中比较模糊,在撰写介绍文字时有没有遇到困惑的地方?

小海:一开始写的确会有困惑的地方,比如神兽中的一些动物,像麈、麢羊基本上没有详细的描述,无法认其究竟是哪种动物,这样的情况我会结合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古代文献中的记载,看看它们生活在哪里,忠于原文来描述它的外貌。同时,我也会根据《兽谱》《鸟谱》中原画加以对比,推测它最可能是哪种动物,在每篇文章左侧的分栏中列举了每种神兽的外形、技能、栖息地和出处。

鉴于家畜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动物,在文章中没有介绍外貌、习性等基本特征,而是介绍了其不太为人熟知的特点,如:猪其实是讲卫生的,兔子的三瓣嘴其实是两瓣的。考虑到将有些动物学知识插入文中,会影响文章的趣味性和连贯性,所以在普通兽、异国兽的介绍文章左侧的分栏中列举了每种动物的中文名、拉丁名、主要食物、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书乡: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图册在绘画上与实际所指的动物有些差距,并不准确,图文也有互相矛盾之处,您怎么看?

小海: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清宫鸟谱》原画存在与事实不符或图文不一致的问题。例如:《白练》中所画的两只鸟均为白色,而雌鸟是棕褐色的体羽,像是两只雄鸟被生生凑成了一对;《白鹭》中所画的白鹭,脚爪的颜色画错了,其实它的脚爪是黄色的。这些明显的错漏,均在文中做了说明。原画中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不便一一注明,这些画对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品欣赏。

东方的博物学

《中庸》写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认为博学多识的人能融会贯通,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与今天的博物学概念不谋而合。

书乡:西方同时期的博物学家也绘制了许多动植物图册,清宫画师的作品与其有何不同?

小海:首先,创作背景不同。《兽谱》《鸟谱》是宫廷画家余省、张为邦奉旨,按照乾隆帝的要求和喜好,仿照《鸟谱》的体例和样式编辑,按照《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中百兽的形象绘制的,目的是以“百兽呈祥”来彰显国家富强、抚有四海、万国来朝的景象。余、张二人的共同特点是笔法工整细腻,设色富丽艳美,造型注重法度、规制和准确度,能把动物内在的种种习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画描绘精湛,栩栩如生,既是清代宫廷绘画的精品,也是工笔画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两位高水平的画师,《兽谱》还有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位校勘者,他们均为朝中重臣,在乾隆朝政治、军事、文化事业中均有重要贡献。以八大臣做校勘者,为图谱增重,尤可见乾隆帝对御制《兽谱》的重视程度。这套乾隆策划编写的动物图鉴除有宣扬国威的作用外,又是一部考证翔实、在当时最具权威性的动物图志,也可算作皇室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生理特征、栖息环境和种属等知识的博物学著作。

书乡:从古人的对动物描绘与解释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小海:很多人会说,古人不懂得分类学,跟西方人对动物的认识相差甚远。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古人不过是多了些趣味,多了些想象力,多了些期望,而这些都寄托在动物身上。没错,古人没有像分类学家林奈那样,将动物按属种命名。但是,如果你翻开康熙字典,带“鹿”“马”“鱼”偏旁的字,你知道有多丰富吗?很多字,你见过也不会读,这些动物在某一时期曾生活在地球上。又比如,古人将“雌雄”换了一种说法——“牝牡”,牝为雌,牡为雄。有个词语叫牝鸡司晨,字面含义就是母鸡报晓。还有凤凰、鸳鸯、麒麟原来说的不是一种动物,它们拆开了都是一雄一雌,所以你能说古人对动物没有研究吗?

书乡:东西方的博物学发展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小海:记得一位学者曾说,为什么今天各个学科都得到飞速发展,却很难出现达·芬奇、达尔文这样超越时代的天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曾经在科学诞生之前,东西方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博物学阶段”。在这门学科里,人们对自然界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类,以获取知识。在那时,生物与地理、动物与植物,这些学科是不分家的。恰恰因为不分家,各学科间融会贯通,更容易激荡认知,爆发创新。

现代的价值观

好奇心、想象力以及融会贯通跨学科知识的博物能力,将会是决定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书乡:能举例说明书中是如何将画中的动物与现实中的动物联系起来的吗?

小海:以《鸟谱》为例,这本书无论是对鸟的选择还是对动物学知识的普及,都力求严谨、细致和周到。在介绍每种鸟的时候,除了考虑其代表性,还兼顾了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陆禽中的红腹锦鸡生活在陕西岐山地区,它毛色鲜艳闪亮,尾羽纤长,根据今人对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认识,推测它是凤鸣岐山中的神鸟凤凰的原型;攀禽中家喻户晓的杜鹃,因在繁殖期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而臭名昭著;鸣禽中的伯劳有“雀中猛禽”之称;游禽中的鸳鸯象征着忠贞的爱情,但它们一点儿都不专一;涉禽中的白鹭又名“鹭鸶”,有着科场得意的寓意;在古代,猛禽中的海东青是满洲人眼中的神鸟,其实就是矛隼。

书乡:书中许多动物现已灭绝,我们应如何看待古代动物与当下的联系?

小海:《山海经》里出现的动物未必是不存在的,虽然描述的长相奇特,有的动物有四个角,有的动物只有一条腿,还有的动物没有嘴巴。也许古人没有望远镜,看得不那么真切;也许是某种动物一闪而过,古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许目击者故意夸大其词,绘画的人按照他描述的画了下来;也许是灵魂画手的杰作;也许是这种动物因为不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被人类过度捕杀,今天已经灭绝……博古通今,经世致用。古人看待动物的方式是一种文化传承,有中华文化的根。如今,我们都在用科学的视角看一种动物,这套书是一个桥梁,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全方位的了解书中的动物。

红腹锦鸡

书乡:古人的描述中寄托了对于动物的想象和期待,其中蕴含着古人什么样的价值观?

小海:凤鸣岐山的典故,据说只要凤凰现身,天下就会太平。当初,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伟业之时,曾听到山上有凤凰鸣叫。天下人认为文王有德,凤凰来仪,是周室兴盛的预兆。要是发生在今天,人们会说这不就是红腹锦鸡吗?可是古人把它当为凤凰,赋予它祥瑞的预兆。动物的形象,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中,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我们不是否定古人对动物的认知,而是用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把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与自然科学融会贯通,讲给孩子们听。

博物反映着衣食住行、民俗、神话方方面面,这些具有人文属性的知识是博物的一部分,而天文、地理、自然这些具有科学属性的知识也是博物的一部分。许多图书侧重纯科学知识普及,但忽略了人文教育。这两者是可以被打通的。策划这套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打造一套适合孩子阅读的通识类读物,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打破人文与科学的界限,将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融合,重新认识身边的动物和世界。这就是博物学的力量。

(原标题: 故宫里的神奇动物)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