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为了楼门口这点事 北京新街口街道开了5次议事会

2019-08-14 13:52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紫薇、玉兰、月季、丁香……每天午后和傍晚,家住新街口街道如意里1号楼的87岁老人王兰志都会坐在家门口的小凉亭里,观赏花池中这些栽种不久的花草。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花坛内黄土露天,楼门前私搭乱建林立,一层的居民更是难见阳光。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今年4月,新街口街道召集居民代表,抛出了改造方案。没想到,方案被居民们一致否决。更让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林铁军没想到的是,为了楼门口这点事,竟然开了5次议事会。

王兰志告诉记者,整治前,如意里1号楼前就是居民们不愿提及的一块“伤疤”。参差不齐的棚子和自建房占据了楼前空间,无人管理的花坛内长满了荒草,成了流浪猫和流浪狗的天然“卫生间”。“能不能解决一下我们楼的问题,给百姓一处乘凉的地方?”王兰志和居民们的呼声迎来了回应。今年4月底,20多位居民代表和街道环境办、城市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坐到了一起。

“先拆违,拆违后在楼门和花坛之间建一堵实体墙,然后再把花坛分隔成三段重新栽植。”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林铁军本以为这个改造方案会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可,没想到还没说完,就被一位代表打断了。

“一楼采光本来就不好,您再竖一堵实体墙,我们彻底就进小黑屋了。”“对,不能建实体墙……”20多位居民代表一致投出反对票。林铁军见状只好拿回方案,告诉居民们几天后再开会讨论。“其实我们的初衷就是给大家增强安全性,以前都是违建挡着,拆完了不能直接从楼门通到街面上。”林铁军说。

“实体墙大家不乐意,咱们弄镂空的铁栅栏墙怎么样?”几天后,林铁军拿着第二套方案又和居民们坐在一起,没想到居民们还是不满意。“铁栅栏墙可以,但是多高合适,距离楼门多远合适都得讨论,一米八太高了,距离楼门一米五也太近,不能为了花池把楼门口的空间压缩这么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带出两个新问题,林铁军再次感受到了压力。

“那时候居民看见我跟看见仇人一样,觉得我们的方案想当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林铁军说,为了满足居民们的诉求,他和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特地用三天时间对如意里1号楼做了一次全面摸排,甚至查了盖楼时期的档案资料。

“考虑到老楼的实际情况,计划将楼门与铁栅栏墙的距离定为四米,留出两米多的纵深改建花池,院门口增设一处凉亭。”第五次议事会召开时,已经是5月中旬了。“这个设计合理,我们大家都支持,小林你辛苦了。”听到王兰志老人的表扬,林铁军长出了一口气。20多位居民代表投出赞成票,如意里1号楼楼前整治终于开工了。

凉亭落成那天,林铁军特意和王兰志老人合了影。左看看、右看看,王兰志指了指亭子正中间说,“小林,这应该挂一块匾。”“好,您和大伙定匾额的内容,咱们众筹。”“就叫感恩亭吧,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要感谢街道和社区的付出。”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流程编辑:tf011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