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张雅丽谈香港风波,用“半杯水的故事”劝回激进示威青年

2019-09-17 20:54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从6月至今,香港的风波持续不断,有的家庭因意见不合,亲人间产生了隔膜;有的父母眼看着子女走上街头,内心焦灼无助……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年轻人?两地青年间如何加强沟通理解?

日前,北京市政协委员、英孚教育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香港岛妇女联合会主席张雅丽接受了北京日报客户端特派香港报道组的专访,就上述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表示,沟通的过程并不简单,但确实是暂时唯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雅丽

风波中每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

北京日报客户端:这段时间以来,您有哪些深刻感受?

张雅丽: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心,痛心如此和平繁荣稳定的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因为这次风波遭到了严重破坏。因为意见不同,亲人之间的感情,同事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情谊变得疏离甚至敌对。地铁被破坏关停,道路被堵塞,出差去机场总怕有人闹事……

这次风波中,每一位香港人都难以置身事外,并深受其害。

国民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来,一些父母眼看着子女走上街头,倍感无助,您觉得应如何更好地引导香港的青少年?

张雅丽: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我很能理解家长内心的无助。此次风波中,香港青少年是主要参与者,这充分表明我们对于香港青年的教育是需要检讨的。教育主要由3方面组成:学校、社会环境及家庭。其中学校及社会环境主要是教年轻人的社会认知,家庭主要教为人修养和道德。

现在我们已经明显地看到香港教育体系的问题及社会教育的不足,但是受殖民时期遗留问题等影响,要改变香港的教育体制并不容易。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把家庭作为国民教育的切入口,让国民教育始于家庭。

家长养育孩子,一方面是需要“养”,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育”。家长不仅需要培育小孩良好的品性,还需要增加孩子对于中国历史与发展的了解,了解自己生活在怎样的国家,这种大局意识,国家意识是不能缺少的。否则有的青少年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把偏激的做法视为英雄的行为。

沟通是化解问题的唯一良方

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来电视上一直播放暴力冲突的画面,您是否担心青少年看到后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您的孩子是否会和您倾诉他们对此的苦恼?

张雅丽:

是的,我非常担心。暴力画面几乎是天天见诸报端,一些激进的青少年看后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我又非常欣慰,我的孩子能非常理性地看待这场风波。

特别是大儿子,今年13岁刚上中二, 6月风波刚刚开始的时候,他问我的看法,我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态度也会不一样。就像有些人看到半杯水会很开心,因为还有半杯水,但也有些人看到半杯水会埋怨为什么只有半杯,甚至不屑一顾地把半杯水倒掉。所以正面乐观的态度很重要。

我用这个半杯水的故事也和一些青年谈过,与其埋怨只有半杯水,为何不抱着感恩的心,一起努力把水加满。这个故事这也感染了那几位激进的青年,后来据我了解他们没有再参加示威游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很多香港家庭因为政见不和产生了分裂,您的家庭成员间是否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您身边的一些香港家庭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张雅丽:

我很欣慰,我的家庭成员的想法和意见是一致。我想这都要归功于家庭教育,从小我的父母就告诉我,香港终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等我自己为人母时,也一直教导我的孩子要有大局意识,并且常常带他们回内地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但我身边也有朋友的家庭因意见不同而产生了矛盾,父母对子女实施了经济封锁,关系闹得很僵。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从两方面都去协调,沟通下来感觉是,青年人虽然比较容易偏激,但是能听懂道理,只要多花时间,就能逐渐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虽然沟通过程并不简单,但确实是现在唯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工作中您会接触到很多家长,他们是否会向您表达对子女罢课、参与游行以及遭到同学霸凌等问题的担心?您会给他们怎样的建议?

张雅丽:

是的,有很多家长向我倾诉子对女上街游行的担忧。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父母,要去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如果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需要引导他们:是不是真正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使用的方式是否恰当?错误的方法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甚至让香港变得糟糕……

我觉得,父母与子女沟通,不能硬碰硬,需要耐心地去引导他们。一个很好的现象是,经过沟通之后,我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已经不再参与游行了。

依靠祖国是香港发展的动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幼年时来到香港生活,那时您眼中的香港是怎样的?您对香港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张雅丽:

我的父母来到香港时一贫如洗,全靠自己的双手艰难养家。那时的香港也不是很发达,我的成长可以说是见证了香港走向繁荣的过程,我想这其中之一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背靠着祖国大陆。

1995年,我代表香港去联合国参加学生论坛,到了之后才发现,大家根本不知道香港,在联合国也找不到香港的名牌,最后我选择在中国名牌前拍了照片,当时的报纸上还刊登了“张雅丽在联合国找不到香港”的报道。

幼年时 “中国”二字已植入了我心中,当长成少年,走出香港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之于香港的重要性,依靠祖国是香港发展的根本动力。

走出去看看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现在两地关系有一些撕裂,您觉得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增进彼此的理解?

张雅丽:

我认为要用“三多”去解决。多接触,多理解,多沟通。

很多香港青年并没有踏足过内地,他们对于内地的认识多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所以对于香港青年来说,多出去走走,看看内地的发展,或许想法就会不一样。

同样很多内地朋友对于香港青年也有误解。但是香港青年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是受殖民历史,政治,教育等多方面原因影响的结果,某种程度下,他们也是受害者。所以若是内地青年有香港朋友,请对他们多些理解,多点沟通,多带他们去内地看看。或许大家就能少些分歧。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对香港青年说?

张雅丽:

我有两句心里话对香港青年说。

第一句:“想想那半杯水,用正面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会感恩有半杯水。用负面悲观的态度去面对,只会觉得远远不够,失望更大。快乐还是痛苦,希望还是绝望,全在一念之间。”

第二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走出去看看,你会发现祖国有多么地美。”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特派香港报道组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