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人类能否重返月球,高铁为何成为中国名片?这个展览里有答案

2019-09-26 10:59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上午,“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正式开幕。从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世界首颗连通地球与月背通讯的中继卫星“鹊桥”;从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到“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从“复兴号”高铁到中国芯“龙芯”……43件(套)展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史诗中,科技创新这一荡气回肠的篇章。

展览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代表我国科技发展自主创新、战略需求、前沿领先、重大工程等重要行业领域为切入,从科学普及的视角结合科技馆互动体验的展示方式,通过航天、深海、核能、制造、信息、健康六个领域,形成了逐梦星空、瀚海扬波、核能伟业、制造强国、智慧互联、健康生活六个主题展区,以及开篇(时光记忆)和尾声(崭新征程),展示面积2000平米。

人类能否重返月球?高铁为什么成为中国名片?一个个问题吸引着大人和孩子们从展览中探索答案,激发了科学兴趣;激动人心的“复兴号”模拟驾驶体验、活泼有趣的港珠澳大桥搭建游戏、重返记忆的“东方红一号”、壮观震撼的1:1原子弹、氢弹模型……一件件大国重器和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让体验者无不为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据介绍,展览最大的特点是以生动的展示形式,将一项项重大科技成就,从科学普及的视角结合科技馆互动体验特点,以问题导向展开,在诠释科技成就重要意义的同时,揭示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发展历程、技术应用。

开拓天疆写传奇的孙家栋、不堪屈辱铸“神威”的金怡濂、邓稼先受命当晚与夫人许鹿希只有“不能”的对话……展览中,一面巨幅的“两弹一星”元勋墙通过视频和实物报纸娓娓讲述着科学家们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展览以历史纵深的视角,焕发精神力量的时代感召力、引领力,通过对我国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和科学家精神的展示,旨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进一步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报国远大志向,激励更多青少年接力精神火炬,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

据悉,展览将从9月26日至12月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对公众免费展出。

展品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星是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连通地球和月球背面通讯的中继卫星,是架设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间的“通信站”,搭建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成功,鹊桥号功不可没。

展览中,“鹊桥”互动展示模型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展品由自转的地球模型、自转和公转的月球模型、鹊桥模型和互动触摸屏幕组成。轻轻转动启动按钮,观众就可以现场观看到地球和月球的模型模拟自转、公转演示,模型射出的水雾和激光光线,形象地解答了“在地球上为何看不到月球背面?”“鹊桥号是如何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的”等问题,通过引导和直观互动启发的方式,解开公众心中的重重疑惑,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地月信息联通“天桥”里凝结的中国航天人智慧和汗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祺瑶 摄影:饶强 值班丁肇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