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 外交风云》背后: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他们躲在勤政殿外看什么?

2019-09-30 19:45 编辑:TF00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外交风云》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中南海勤政殿外,一群人透过窗户上用铅笔戳出的小洞注视着一场仪式。他们是新中国即将派出的第一批大使,躲在这里,是为了观看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如何向毛泽东呈交国书。

他们全神贯注,边看边记,看大使怎样走路、怎样握手、怎样递交国书、怎样致颂词、怎样告别。仪式刚结束,他们就交流起观后感:致辞要准备充分,得先有个腹稿;将来递交国书之前,要多演练几次,比如走步、挺立、呈递的姿势等等。趁热打铁,他们就在勤政殿旁边的小屋子里你当元首、我呈国书地演练起来,一举手、一投足都在相互纠正。

正在他们开始演练时,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来到他们身边,大家高兴地热烈鼓掌。毛泽东说:“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现在建国伊始,百废待举,我们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大批干部,解放军历来就是培养干部的大学校……”

大使们有人提出顾虑:“我连外国话都不懂,怕搞不好外交啊!”

毛泽东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懂外语就不能当大使啊?边干边学嘛,有志者事竟成。汉代的张骞、班超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他们出使西域,非但不辱使命,而且是功绩卓著。”周恩来接着说:“我们的外交官能懂外语固然好,可我们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你们可以上任以后在大使馆内学习所在国的语言,边干边学嘛!”

这幕情景,便是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开始工作时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陆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向建交国派遣驻外大使便成了当时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点将的第一批驻外大使中,有10位是来自军队的骁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他们之中有原第三野战军代参谋长袁仲贤,有原中原野战军九纵政委黄镇和他的老战友姬鹏飞、王幼平,有曾参加过军调部与国民党、美国代表一起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的耿飚、韩念龙。这些曾在革命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将军们,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义无反顾地脱下了自己视如生命的军装,穿上西服,踏上了新的征途。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

将军大使们此前没有太多外交经验,外交部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举办了“大使培训班”,从外交政策到衣食住行一一讲解。

在培训班上,外交部先后请来专家学者给大家讲解外交史、国际法、外交特权、外交文书等相关知识,还组织去外交部参观文书展览,如国书、照会、备忘录、会谈纪要、双边协议等。

这期间,培训班还请了苏联、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友好国家的驻华大使介绍他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使馆工作情况以及外交工作的体会。

将军们为了学习废寝忘食。每天天不亮,他们住的小院子里就会传来朗朗读书声,埋头苦读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日常学习中,年龄稍长的袁仲贤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把应注意的事项一字不落地记在小本子上,经常翻看,他笑称自己这是“笨鸟先飞早入林”。

黄镇则暗下决心,要像当年打碉堡一样,努力攻克外交上的第一道难题:语言。他拜毛岸英为师学俄文,毛岸英要黄镇一天记住两句话,他第一天布置了,第二天见面就用俄语问道:“同志,您记住了昨天的句子了吗?”黄镇一下子涨得满脸通红。他勉勉强强挤出了两个词:“同志,学生。”

毛岸英说:“不错,只是有点像中国话。”

“是啊,我就是找了两句上海话和安徽话才记住了。”黄镇不好意思地说。他把毛岸英新教的一句,又记在小本上,睡觉时,也把本子放在枕头下面。

培训班还教将军们学习外交礼仪。穿西装、打领带、着皮鞋,教官们边讲解边动作示范。将军们认真地听,认真地做,如战场上制定执行作战方案那样一丝不苟。

他们还要学习西餐的摆台及吃法。学吃西餐还真不容易,往日里得心应手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们,有的拿着小小的叉子、刀子不知所措,有的手忙脚乱把食物弄到了桌子上甚至翻了盘,不得不苦笑着说:“这小小刀叉,比使用枪炮还费劲!”

耿飚曾回忆说,自己对这一切都感到不自在,但是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习惯,唯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外生活。1950年7月,大使培训班顺利结业,将军大使陆续接受任命出国,成了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将军大使们在各自新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赢得了驻在国人民的友谊和尊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原标题:《外交风云》背后: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