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北京六必居博物馆,这里老物件都有故事

2019-11-22 02:20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前门大街的六必居门市店里,不少顾客在挑选各种特色产品。店里贴了一张显眼的告示,“参观六必居博物馆,出门请往右转。”没几步,进入一条僻静的小道,六必居博物馆就藏在这里。虽然是工作日,还是有不少游客特意偱着提示来参观这座刚开业没几天的展馆。

从二楼走进入口处,一处还原旧时场景的“老店”矗立在眼前,拨算盘的“掌柜”、笑脸迎客的“店小二”,仿佛诉说着这家600年历史老字号的风雨变迁。柜台上陈列着老账本、算盘及售卖工具;蜡像背后的货架上,则是六必居12个经典产品的酱缸。继续往前走,展架上还陈列着不同年代的账册、照片、印章、算盘、油灯、酒壶及生产制作工器等。

最有趣的是蜡像实景展区,这里根据“六必居”的“六必祖训”,还原了当时制作酱菜的几个流程工艺——“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有捣米的工人,倒井水的工人,刷锅的工人……每一处都用文字说明,告知游客蜡像正在进行的工序和意义,连炉子里闪烁的电子烟火都惟妙惟肖。

从二层下到一层,是博物馆的传承人工作室、研学实践区、六必居明代老井展区这三大体验区和礼品店。传承人工作室整齐摆放了“甜酱小萝卜、甜酱八宝菜、甜酱黄瓜”等招牌产品,可供游客品尝。而在明代老井展区,一个大缸颇吸引眼球,缸底沉着一层硬币,缸里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原来这个大缸是六必居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酱缸,直径96厘米,高70厘米,整个缸体嵌入了38个铁锔子,来修补破损的缸体。这恐怕是馆内和游客距离最近,唯一能伸手触摸的一个老物件。手指从缸壁和铁锔子上拂过,一边触摸着历史留下的斑驳,一边看着小鱼带来的水光浮动,像是听到了六必居在诉说它的历史与新生。

 

地点:前门粮食店街3号(六必居老店原址)博物馆一层是新开业的“六必居·金鼎轩”餐厅,逛完博物馆,还可在一层用餐。

时间:9:00-16:00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雯淼 摄影:邓伟 王雯淼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