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退休记者回到家乡重修古建 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2019-11-22 13:31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抗战期间,我的太姥爷王朴为八路军杨成武部队捐十余万银元与物资,为29军宋哲元部捐粮近四百大车……”初冬时节,汪永基与家人朋友一起,来到距北京300公里的河北蔚县涌泉庄。这里是他的故乡,太姥爷王朴曾在这里打拼一辈子,为抗战贡献出全部家业。如今,从新华社退休的老汪重回故土,致力于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重修古建,让已破败的老村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村里重要的古建已率先开始修复,附近的古民居修缮也将随后启动。

老汪拿出一本《杨成武回忆录》介绍说,从《杨成武回忆录》到《蔚县志》、《张家口市志》、《河北省志》,很多书籍中都记录着王朴为抗战部队捐钱捐物的故事。

除了书籍、衣物,汪永基还将上马石等仿古老物件运回村博物馆,让人们能了解当初的民俗。

王朴,字素臣,号厚斋,16岁时在张家口及宣化等地学制皮毛加工手艺。由于其工艺精良、诚信为本、经营有道,陆续建起德合隆、德义隆、德兴隆、德聚隆等商号,遍及张宣京津晋蒙等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国会”的王朴为国民党29军宋哲元部运捐军粮军需等抗日物资,又为八路军杨成武部捐献5万银元及近10万银元的钱粮。为避免遭日、伪军报复,王朴散尽家产后,举家迁往京津。

在王朴故居陈列馆里,摆放着汪永基捐赠的很多古家具。他也号召大家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共建家乡。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曾经作为北方贸易通道重要集散地的涌泉庄逐渐寂静下来。本世纪初,王朴的后人汪永基在采访途中路过家乡,看到眼前破败的老村,他有了一个打算,待到合适的时机,尽自己所能,让祖辈生活的这个老村落,恢复往日的生机。

汪永基会翻阅有关太姥爷及涌泉庄内容的书籍,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一年前,退休的汪永基和家人一起回到涌泉庄,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启重建老村的工作。今年是涌泉庄脱贫攻坚年,老村的修复与改建工作已初见成效。原本垃圾成堆的空场建起村民活动广场,王朴故居也改建成陈列馆。平日不怎么回乡的年轻人回来得愈加频繁,有的干脆回乡居住创业。汪永基同时还为乡里的一百多学生资助营养餐,将每天三元的标准增加至每天五元。

涌泉庄所在的贸易集散地曾无比热闹。资料图片

涌泉庄影壁是张家口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影壁之一,古迹保护是老村重建的重中之重。

汪永基说,眼下第一步是让村民有自信。村子建好了,村民就更有自信,年轻人也更愿意回来,这样村子就更有活力,脱贫是迟早的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