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橄榄菜小鱼其貌不扬,黄秋耘说起这道小菜,眼中却泛起泪光

2019-12-07 15:06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在妈妈的作家朋友中,我知道一位住在广州的黄秋耘先生,他是妈妈的好友也是妈妈老在嘴上念叨的老师。妈妈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散文家和革命者。他少年时同时考取了香港大学、伦敦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中山大学,为了文学梦想,他选择了去清华大学读书。

作者:颜小鹂


从成都去广州很远,比北京远,坐火车去广州要坐几十个小时,妈妈几次说要带我去,都下不了决心。

有一年刚放寒假,还没有过春节,妈妈说,我们去广州吧,去看黄秋耘伯伯,他自选集的校样应该也看得差不多了。我知道妈妈组稿的手段无外乎两样:写信和电话,登门拜访是少数中的少数。那次,妈妈也是第一次去广州。火车坐了好久,带的干粮也吃得差不多了。清晨,我们终于到了广州火车站。虽然已经是深冬,迎面而来的却是热烘烘的气息,我离开成都穿的是毛衣棉袄,下了火车赶快脱掉棉袄,感觉还有些热。当时《共鸣》杂志的小方姐姐来接的我们,安置好住宿,我和妈妈洗完脸,就跟她一起去见黄秋耘伯伯。

我们坐公交车抵达一个叫梅林的地方,有个如牌坊般的门头,看起来与北方或者四川的完全不一样。来来往往的人嘴里讲着我完全听不懂的话,祥和、微笑地行走着,手里拎着菜,有的用草绳提着一块鱼肉,有的绑着几棵葱——以这样的方式买鱼买葱,我还是第一次见着。小方姐姐说,广州人都是这样吃多少买多少,都想吃新鲜的。

往里走了不多远,路两边有了一些两层三层高的小楼,我们进到一个小楼里,上了二楼,敲开了一扇门,一个人穿着整洁的深灰色中山装外套,微笑着欢迎我们。妈妈说,这就是我常跟你说起的黄秋耘伯伯。

我们一行进到门里,靠墙是一排玻璃门的书柜,书柜里整齐地放满了书和一些精致漂亮的小玩意儿。书桌上也很整洁,稿签纸和笔摆放一丝不乱,一看就是很整洁很有条理的人。我们在书柜前的沙发上落座,黄伯伯拿出了一些精致的、我以前没有见过的点心,说:辛苦了,辛苦了,这一路上时间可不短,火车上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快吃点吧,都是广州的点心。

其中有带葡萄干的蛋挞,他说这是香港朋友刚带过来的,你们尝尝。那是我第一次吃蛋挞,那种细绵柔滑的感觉,真的好美妙。后来再吃,总觉得不如第一次的好吃了。

黄伯伯、妈妈、小方姐姐他们聊着一些人和事,我不了解他们聊的东西,就在边上随手翻看着《黄秋耘散文选》最后的校样(那时候排版是铅字版,那份校样是铅字版打的样,油墨的颜色深深浅浅,还有一些沾上油墨的指印),校样上有许多修改的痕迹,有的是修改措辞,有的是添加语句,有的是修改标点,都是用钢笔修改的,字体小小的、很书卷很漂亮。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看一本书的校样,没有想到一位著名作家,还这样认真地修改校样。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黄伯伯带我们到外面去吃饭。那天点了一些我第一次吃的东西:烧鹅、白斩鸡、豉汁蒸排骨……其中的豉汁蒸排骨,我问了具体做法,后来还做给我妈妈吃过,她说跟上次黄伯伯请吃的差不多(我想这是妈妈安慰我的)。

那天还有一道其貌不扬的小菜,让我十分难忘:橄榄菜小鱼。黄伯伯说这是一道很家常的小菜,就像我们做的咸菜一样。他少年时离开香港去清华大学国文系读书,每次离家他妈妈都会做一些让他带走,这家小馆子做的这个味道,跟他妈妈做的味道很像,所以他常来这里吃。

黄伯伯说到这道小菜的时候,我看见他眼中有泪光。

那道菜的确很特别:橄榄菜的咸香加上小鱼的腥鲜,在口中留下的味道至今难忘。我也从那以后,爱上了广东的橄榄菜。

那以后,我每次去广州,都会去探望黄伯伯,每次离开,也会去那家小馆子带一瓶橄榄菜小鱼回成都。

后来在清理母亲的书信时,看到他写给妈妈的信件比较多,有问候的,有讨论书稿的,有讨论当时一些出版现状的,还有邀请妈妈去广州走走的……每一封信都是用那书卷气的字写成的。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