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北京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开始接诊 医院隔离通道改造参考北京建议

2020-01-29 13:2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上午8时30分,北京医疗队当中的31名医护人员从驻地出发,乘摆渡车赶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这些医护人员来自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今天上午赶往医院病区,是为了对接诊流程进行演练,为下午的正式接诊做最后的准备。

住院楼改造

三大区域完全隔离

1月27日深夜抵汉,紧接着又经历了一上午紧张的岗前培训,昨天下午,驰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一行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实地探访了解病区的诊疗流程。

据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楼原本用于收治普通患者,疫情出现后,这里在极短的时间内,改造成为收治疫情患者的专治住院楼。1月28日下午,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副院长郜勇带领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及媒体记者,对改造后的医院病区进行实地考察。

记者看到,医院内的主要建筑是一栋高14层的住院楼,这栋建筑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部分。副院长郜勇介绍,这栋住院楼将于1月29日逐层投入使用。住院楼西部用于收治疫情患者,中部为过渡区,东部将作为医护人员的办公区。各区之间的通道是完全隔离的,患者、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各有专用通道,避免相互交叉。

目前,该栋住院楼的第13层已经收治了30余名疫情患者,其中,没有危重患者。住院楼的第12层1月29日开放后,将作为新病区,接诊新的疫情患者。患者达到住院标准后,将在这里进行隔离治疗,直至达到出院标准。

过渡通道改造

不让医护人员“走回头路”

“这条通道应该继续改进,不能让医护人员‘走回头路’。”在检查过渡通道时,北京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对通道的提出了改造建议。过渡通道应该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要求,医护人员在污染区脱下防护服过渡到清洁区时,应该直线离开,但目前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的区域是一个单门进出的房间,进出同一个门有再污染的可能。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副院长郜勇在听取北京医疗队提出的建议后,为了不耽误医院接收疫情病患,立即着手联系相关各方,对病区进行进一步改造。

不可能的任务

当晚9点改造基本完成

面对春节和疫情两个重叠的时间点,人员和物资均相对匮乏,若想顺利完成改造困难可想而知。面对重重困难,当晚9点喜讯便传来,病区过渡通道的进一步改造基本完成了!

“此次驰援武汉对抗疫情,我们责任重大!”北京医疗队实地探访新病区后,很多医护人员感触颇深。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维说,他看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医护人员精神饱满众志成城,自己也备受鼓舞。从医院设施来看,在极短时间内将普通病房改造为传染病病房,他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昨天下午,首批来自北京的医疗援助物资已经送抵仓库。北京很多市属三甲医院克服各自的困难,宁可后方吃紧,也把最急需的物资送到了前线,这是对前线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

现场

136名医护人员

接受岗前培训

1月28日上午,北京医疗队从驻地出发前,队中的136名医护人员接受了救助防护工作培训,救援他人同时要保护好自己,成为当天培训的主题。

“我建议要设置专门放置废弃口罩的垃圾桶。”“根据抗击非典的经验,大家一定要分餐。”在医护人员组建的工作微信群中,一上午传来了各类建议,群里的各位医生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提出了多样性的防护措施建议。

在正式前往武汉协和医院前,北京医疗队各组组长围坐在一起,进一步敲定细节。“要随时关注我们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提出心理耐受力方面的问题。他告诉记者,保障所有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将更有助于配合武汉共同打好这场抗疫情的“硬仗”。

中午12时,救助防护工作培训正式开始。负责培训的专家是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吴安华。两位专家均谈到,此次疫情是近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病毒相比较,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力超过了非典病毒,但致死率低于非典病毒,医护人员在接诊时要做好正常的防护,同时在心理上不要紧张,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人物

疫情防控专家

已连续奔赴16个省市

蒋荣猛:北京市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副主任。他不仅是疫情防控专家,更是进行多类疫情救治的亲历者。几天来,蒋荣猛医生已经连续奔赴16个省市,为前线医护人员讲解自我防护知识。

蒋荣猛医生告诉记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疫情的传播分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这些元素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同样适用,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只要能打断其中一个环节,便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传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较长,同时,在潜伏期内可能不发热,传染源不好及时发现是其中一个难题,在易感人群方面,几乎所有人都属于易感人群。此次疫情的传播途径,主要仍是通过飞沫传播,其次为接触传播,勤洗手,戴好口罩便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之一。“没有洗手就不要摸自己。”

蒋荣猛医生建议普通市民:每天居室内做到两次通风,做到勤洗手,尤其是如厕前先洗手。市民平日出门买菜时,戴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达到防护效果。当市民出现轻度发热时,要做好自我隔离,不与家人同处一室,不与家人共同进餐。当发现出现呼吸不畅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故事

1月27日,宣武医院的医疗队员随北京市医疗队出征武汉,向飓风中心挺进!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义无反顾的背后,都有着让人泪目的故事!

●正涛,你瞒不住了

医疗队员邢正涛和妻子白钰都是急诊科的,报名时他们就商量好了,一定要瞒着父母,省得让他们担心。可就在出发前,邢正涛还是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原来,母亲从媒体上看到了他,也得知了他要出征的消息。“这下,我们瞒不住了,”正涛抱了抱妻子说道。

出发清点医院行李时,大家发现新增添的几箱物资没有做标记,但由于走的匆忙,都忘了带笔,白钰立马掏出自己的口红写上大大的“宣武”二字。“都说口红是女人的‘命’,心疼不?”“不疼,物资多带点就给武汉人少添点麻烦。”

●武汉小伙要回家乡

“那是我的家乡,不回去,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医疗队员、呼吸科医生肖汉说道。早早已经买好回家过年车票的他,因为工作等原因,本已退了车票。在得知医院要组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赴武汉医疗队时,第一时间报了名。“那里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更有无数等待救治的患者,我必须回去!”终于,他如愿成为宣武医院第一批赴武汉医疗队员,踏上“回家”路。

●全瑞大哥好样的

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全瑞今年55岁了,是此次宣武医院赴武汉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身体不太好的他一直在服用药物,但就算如此,他也一直坚持在医院的第一线--发热门诊工作,最多时一天要接诊300多名发热病人。科里人手不足,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自行服药,坚持战斗。病人多,防护服穿脱复杂,为了不耽误诊治,李全瑞顾不上喝水上厕所。接到通知要出发时,他正在发热门诊当班。“国家有难,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长亮,生日快乐

在医疗队即将安检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了生日的祝福。原来这天是急诊科护士王长亮35岁的生日。而这,还是他看到自己的身份证才想起来的。“我们总是倒班,记不住日子的。”长亮憨憨地笑着说。大家纷纷问他生日愿望是什么。“那我就许一个希望大家‘早日凯旋’的愿望吧。”医院集结号吹响时,正在急诊上班的王长亮没顾上脱工作服就赶去集合。一直等到临行的最后一刻,同为医务人员的爱人才下了手术,拿着行李匆匆赶来。 “我有高血压,不拿着药我不敢走。”王长亮说,妻子在行李箱里给他准备了一个月的降压药。

本报记者 贾晓宏 通讯员 孙琳

武汉抗疫日记

1月28日 星期二 天气多云

“武汉这座城怎么样了,住在这里的人最有发言权”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随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到达驻地的时间是1月27日晚11点多。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对这座城市有了清晰的观感,是1月28日一早。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秩序井然。

还在营业的各大超市中,没有哄抢的场面,没有被哄抬的价格,货架上所需的食品、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玻璃罩下的关东煮还在冒着扑鼻的香气……一切依旧,店员和来购物的人都戴着口罩,唯有这一点才提醒着这是一个非常时期。

走在街上,我们遇到一位正蹬着自行车慢悠悠前行的老人,他的车筐里放着刚买的菜。老人说,菜市场离家近,他买的是当天的菜。闻听是北京赶来支援的,老人特意松了松口罩让我们看到他的笑容,然后又马上把口罩戴好。“真的很感谢你们,我们一直在看各方面消息,有真实的新闻,也有谣言。武汉这座城怎么样了,我们住在这里的人最有发言权,说百姓害怕疫情,这个是有的,活得谨慎也是可以的,但是,绝没有到恐慌的程度,也没有必要。有五湖四海的帮助,我们武汉是一定能打退疫情的,我们有信心!”

武汉的公共交通目前暂停,可路上仍能看到公交车。中午,一辆579路公交车停到了北京医疗队驻地门前,司机师傅戴着口罩,老远就向我们招手。他说,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帮忙转运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平时的公交车,现在是非常时期的摆渡车,能在抗击疫情的时期尽一份力,他感到光荣。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