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河南一村庄连发30余起神秘自燃事件,村民不敢睡觉,官方回应了

2020-02-24 08:33 编辑:TF021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近日,在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镇姚湖村傅岗自然村出现多起“自燃”事件。2月22日,记者来到傅岗自然村,为大家还原发生在该村的神奇“自燃”事件。

据该村村民候书安介绍,2月17日下午将近4点钟的时候,他家堆在大门外的芝麻杆发现着火了,在二三十个村民们齐心协力的扑救下,大火被扑灭,但十几车芝麻杆基本上全被烧完了;不多时,他发现自家堆在外面的干松针也着了,在正灭火的同时,厨房又开始起火了,随即也被扑灭。“刚开始以为是小孩儿们玩火,也没有报警。”候书安说。

村民们原本以为17日的着火是小孩玩火引起的,但在18日,村民们改变了他们的认识,从上午起,着火事件开始层出不穷,该村庄开启了疯狂的“燃烧模式”。

18日上午11点左右,村民候书明发现自家外面堆放的干花生叶着火了,11点10分左右堆放着外面的另一堆草垛又着火了,10点20份左右堆在大门口的干松针发生燃烧,大家把火扑灭后,将干松针移到院内,11点30份——40分期间干松针又连续燃烧4次。从18日中午12点至下午3点,候书明家放在外面的干草、干柴又连续发生了4次燃烧。

唐河县公安局马振扶镇派出所干警介绍,18日下午接到报警电话后,干警们迅速到达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展开灭火救援工作,并仔细勘察现场,查找着火原因。

更让候书明崩溃的是,从19日开始到20日下午,他家多处开始莫名其妙的着火,如床上被褥、挂在外面的衣服、门帘、放在地上的鞋子、搭在院内绳子上的衣服、盛满鸡蛋的箱子、放在墙角的空塑料食用油壶、柴草堆等起火,同时另有三处室外柴草着火,时间有白天、有夜间,索性都被扑灭,未造成损失。

“不敢睡觉,全家人都不敢睡,因为不知道啥时间就会着火,夜里还得到外面、楼上看有着火的地方没有。”没有征兆的莫名着火让候书明全家及村民感到非常恐慌。

记者在候书明家发现,由于家中室内着火多达二十多次,从一楼到二楼无一幸免,为了避免再次着火,其家人已经把床、沙发、柜子等家居都挪在了客厅。

截止22日晚上,该村不明原因的起“自燃”事件,涉及村民约有11户,共发生30余起起火现象,所有着火点均及时扑灭。

据了解,2月19日晚,唐河县公安局、消防队、环保局、农业局等单位到相继到达现场调查、取证。目前,已排除人为纵火。

23日,记者从马振扶镇政府获悉,“自燃”事件发生后,辖区政府一方面做好群众思想稳定工作,解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指导、配合群众做好防火灭火工作;另一方面上报上级有关科研部门,现场取样送相关部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将第一时间公布于众。

 

延伸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气温升高和气候干燥导致多起火灾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由于气温升高和气候干燥,今年六月初以来,欧洲的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已经记录了100多起发生在北极圈内的山火,其中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情况尤其严重。

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部分火灾的过火面积相当于10万个足球场那么大,加拿大阿尔伯塔的一场火灾范围甚至超过了30万个足球场面积的总和。阿拉斯加在今年已经发生了近400场火灾,每天都有新的火情发生。

纳利斯表示,北极圈火灾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包括人为因素、闪电,以及冻土层融化释放出易燃的甲烷气体等等,但高温和干燥的气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西伯利亚部分发生山火的地区,今年六月的平均气温比1981-2010年间的长期平均值高出近十度。阿拉斯加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气温第二高的六月,又在7月4日遭遇了创纪录的32摄氏度高温。

纳利斯表示,除了火灾的直接威胁之外,山火还会导致颗粒污染物,以及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释放到空气中,这些物质能够长距离传播,距离火灾地点较远的地区也会受到影响。

2019年六月,北极圈火灾共向大气中释放了5千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瑞典全国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北极圈过去九年来六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

纳利斯同时指出,阿拉斯加等地的原始环境对于全球变暖尤其敏感,升温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更快,火灾烟尘中的颗粒可能会落到冰雪上,使得本应反射阳光的冰雪转而吸收太阳的热量,加速北极圈的升温。火灾还会导致冻土层融化,释放出同为温室气体的甲烷。

此外,干燥的气候正在加速森林水分蒸发,提升火灾风险,近期的研究发现,北半球森林火灾的发生率至少在过去一万年间前所未见。

纳利斯表示,世界气象组织已经启动植被火灾和烟尘污染预警系统,通过卫星数据发现和监测火灾及空气污染风险,加强预警和预报工作。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新闻晨报 环球网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