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赊账”买馒头,盒饭拎着走,疫情面前“无接触”服务更贴心

2020-02-27 16:58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在所难免;但疫情面前,“无接触”服务却显得更加贴心。“网络菜篮”将柴米油盐直送家门口;食堂里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变成了拎着就走的盒饭;主食厨房现称现卖的鲜切面条变成了1斤到5斤装不等的“包装食品”;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甚至可以“赊账”买到山东大馒头。处处可见的“无接触”服务,让百姓无惧疫情,生活安心又暖心。

刘平 摄资料图

食堂“无接触”

大锅菜变身拎着走的盒饭

戴着口罩的崔女士端着自带的饭盒走进了食堂,在餐台前转悠了一圈,用手指指面前的一大盘宫保鸡丁。食堂师傅立刻抄起大勺,舀起了大半勺宫保鸡丁,但却没有伸手接过崔女士的饭盒,而是将菜直接盛进了自己左手端着的一个不锈钢小盆内。随后,才将小盆内的菜倒进崔女士的饭盒里。

“现在来食堂打饭,全程‘无接触’。”崔女士介绍。为了实现“无接触”就餐打饭,不少食堂和主食厨房都发明了高招儿。整托盘的米饭被切成一两一两的小块,打几两饭,就直接用铲子铲走几块。过去卖鲜切面条,由戴上手套的师傅大手一抓,将面条放在秤上,现称现卖。而如今,面条被分装成袋,最少的1斤一袋,想买多的,则可以选择3斤、5斤甚至10斤的大包装。

午饭时间到了,袁先生戴好一次性手套,拖着平板小车出门了。今天中午,轮到他为部门同事打饭。“我们单位有食堂,但疫情期间就餐大厅关闭了,只留下一个取餐口,每天发盒饭。” 为减少人员接触,每个部门选派一名代表充当“取餐员”。袁先生将拖车停在取餐口,食堂的工作人员立刻将一袋袋包装好的餐盒整齐码放在拖车上。袁先生将满载午餐的拖车拉回,待大家在工位上就餐完毕后,将餐盒用塑料袋包好、扎紧,再统一将餐盒送回食堂回收。

购物“无接触”

不会扫微信 老年人买馒头可“赊账”

买馒头,可以扫微信二维码付款;不会用微信,还能自行记账,等疫情结束后再补现金。位于昌平区的“相府馒头”复工营业了,但与平日不同,柜台上摆放了一个小白板,上写“相府馒头自助售货;自行扫码支付;现金用户可自行记账,疫情过后再来结账”等提示。原来,这是特意推出的“全程零接触”无人售卖模式。即使是手机用得不利索的老年人,也能“赊账”购物。

“相府馒头”位于昌平西环里社区,是一家专门卖山东大馒头的小店。在接到商家复工报备申请后,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城北市场监管所琢磨开了。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既满足百姓生活消费需求,又确保食品安全和防疫措施全面落实呢?

讲政策、明要求、提建议,城北市场监管所一方面要求店内从业人员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消毒通风,加工全过程明厨亮灶,接受消费者监督。售卖区画出安全等候标线,提示消费者全程戴口罩间隔一米,有序排队购买,避免售卖高峰期人员拥挤。

同时,设立店内自取柜台,与加工间隔离,馒头全部分袋密封,供消费者自取后通过微信转账付款。遇到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则可以先行消费,待疫情结束后再补交现金,实现了全程零接触无人售卖。

买菜“无接触”

“不见面的菜篮子”开到家门口

上午10点多,家住丰台区丽泽景园的居民拎着购物袋下楼了。在小区内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摆满了成筐成袋的瓜果蔬菜。你拎回两棵白菜,我领走一把芹菜,他拎走一袋橙子,下楼不过扔个垃圾的工夫,午饭晚饭的食材就取回家了。

为了打通疫情期间辖区居民生活消费“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同时解决复产复工期间市场内部分商户商品滞销难题,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岳各庄市场打造“不见面的菜篮子”。顾客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线上下单缴费,第二天,就会有专门的配送人员将居民订购的瓜果蔬菜打包好之后送到家门口。无需再现场付款,只要在约定时间下楼到指定取菜点,订购的商品“拿了就走”。记者了解到,由于是从岳各庄市场直接“拿货”,省去了中间环节,到手价甚至比超市还要便宜。

记者从丰台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目前,新发地、岳各庄共配备配送车114辆,专用物流车辆10辆,可为279个社区网点提供蔬菜上门直供服务。其中,62个社区网点都是疫情期间特意新增的,已完成线上交易2200多单。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楠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