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财政部:各地财政未出现发工资困难的情况

2020-03-05 16:43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三保”和疫情防控支出占总的财政支出比重不是很大。从目前来看,预算的安排能够满足“三保”需求,地方“三保”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发工资存在困难的情况。受疫情影响,会对一些疫情较重的地方财政收入带来阶段性减收。

延伸阅读:

国务院:鼓励阶段性减免“份子钱”,助出租司机渡难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六稳”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定支持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纾解困难加快恢复发展的措施;决定加大对地方财政支持,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有针对性加大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力度,更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外贸外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作用,及时出台有力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内生动力,努力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指出,推动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加快复工复产,既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又能畅通经济循环,满足民生需要。为此,一要分区分级精准有序引导相关企业复工,取消不合理复工审批。协调保障口罩等防疫物资。各地要对邮政和各种所有制快递企业给予一视同仁的通行便利,打破乡村、社区“最后一公里”投递障碍。二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实施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3月1日至6月30日,免收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将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政府定价收费标准降低20%。6月底前,减半收取铁路保价、集装箱延期使用、货车滞留等费用。降低部分政府管理的机场服务收费。三要鼓励保险公司适当减免疫情期间停运的营运车辆、船舶、飞机保险费用。鼓励各地采取阶段性减免“份子钱”等措施,帮助出租汽车司机渡过难关。尽快出台收费公路免费通行的后续支持保障政策。

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会议确定,一是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留用约1100亿元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二是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各地优先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按时足额支付。三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阶段性减免社保为企业提供缓冲期

通过社保降费为企业减负,一直是近年来政府工作的一个关键词。此次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出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与之前的社保降费政策相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提供了缓冲期。

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宽松的政策礼包,可谓暖到了企业的心坎上,也让企业主在压力之下稍微喘了一口气。

当天的会议新闻通稿有这样一段表述: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项迫切任务是稳就业。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强调“必须”二字显然不是无心插柳。当前,广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活了,就业才能稳。社保费用支出减负,毫无疑问将对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产生明显减负效果,从而帮助创业者经历疫情淬炼,渡过眼下资金周转难关,提高自身竞争力,进一步发挥稳就业的作用。“必须”二字,彰显了政府切实为企业减负的决心,并且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通过社保降费为企业减负,一直是近年来政府工作的一个关键词。尤其是在2019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个险种全年减费4252亿元,超额完成了当年预计减费3100亿元的目标。据人社部统计,自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降低或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5次降费共减费5500亿元,加上2019年的减费总额,2015年以来社会保险减费近万亿元。此次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出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与之前的社保降费政策相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提供了缓冲期。可以说,这是政府部门在充分倾听企业心声后作出的有力回应,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稳岗积极性,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一方面要考虑在特殊时期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还要确定社会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充分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等情况,确保养老金等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因此,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用举措的推出,不仅需要政府的魄力和担当,更需要一套科学精准的社保制度体系作支撑。面对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两重难题,政府决策智慧备受考验。面对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通过一系列减负手段,尽力实现企业降成本、市场增活力、个人稳饭碗三赢局面,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答案。

眼下,人们最关心政策如何落地。把好事办好办实,显然需要进一步细化举措。比如,此前一些地区明确企业1月份、2月份的社保费可以延期缴纳,但仍有企业反映存在社保自动扣费情况。这就提醒相关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更加细化,变被动为主动,让政策落地走在企业呼声的前面。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保减免优惠政策,要严格落实,不能把真正需要帮扶的企业挡在政策之外。

中长跑爱好者在迎来冲刺之前,通常会有一个“疲惫期”,熬过去以后,就能突破自己的体能极限,抵达终点。同样,优秀的企业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应只会“靠天吃饭”,熬过阵痛期就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疫情影响,企业如能在压力下积极应变,在困境中找到光亮,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一定能成为下一个行业强者。

相信有了就业增长的“韧性”,减负政策的“柔性”,加之更加务实的有力举措和企业的奋发有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将更有动力、更有底气。

 

 

来源:综合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经济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